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

王燕  
【摘要】: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此次地震中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部分城镇和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 灾后重建面临时间紧迫、受灾人口众多、受灾地形损毁严重、灾区物资匮乏、受灾居民近乎破产等一系列难题。纵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住宅重建是所有重建项目中最受重视的项目。住宅重建分为紧急避难所、临时避难所、临时性住宅以及永久性住宅四个阶段。农村经济的独特性使得农村住宅不仅有居住职能,还肩负生产功能,因此建筑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农村的实际生活情况,在满足农民生活的条件下,使住宅成为经济复苏的载体。 文章通过国内外地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的研究,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重建的问题,结合什邡市洛水镇震后民居重建工作,探索地震灾区永久性住宅设计方法。对村镇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为村镇居民提供适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同时通过使用当地材料、一次设计分期建造等方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逐步建造符合灾民需求的住宅。最后,为加快洛水镇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步伐,提出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指导性意见,希望对将来可能发生类似灾难后住宅重建的工作有所帮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保江;黄世敏;薛彦涛;葛学礼;曾德民;荣维生;姚秋来;于文;申世元;;汶川5.12地震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调查与反思[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2 邱建;江俊浩;贾刘强;;汶川地震对我国公园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8年11期
3 陈兆仁;魏爱国;沈昌礼;王晓安;常春伟;邓华;;汶川抗震救灾对应急行动军事交通运输保障的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周宏伟;杨兴国;李洪涛;李书建;高星吉;乔路;;地震堰塞湖排险技术与治理保护[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程天民;粟永萍;胡友梅;肖燕;;严重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6期
6 谢中华;;童亭煤矿地下水位异常与汶川地震[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母英桦;母冠桦;;浅谈汶川地震灾后人口重建[J];四川建材;2010年03期
8 姚谦峰;庞乃勇;夏雷;郭猛;;基于抗震概念设计的密肋复合墙新型抗震结构体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许冲;戴福初;徐锡伟;;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J];地质论评;2010年06期
10 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任长青;;汶川地震土石坝震损方向性问题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S1期
11 侯景瑞;袁中夏;;汶川地震滑坡与影响因素[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2 莫庸;金建民;杜永峰;曹宝恒;刘新海;刘郝林;;小山包上竖向不规则砖混结构办公楼严重震害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13 林树枝;;汶川地震灾区房屋抗震加固及设计的几点建议[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4期
14 门进杰;史庆轩;陈曦虎;;汶川地震对远震区高层建筑造成的震害及设计建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5 夏珊;刘爱文;;汶川地震框架柱震害的初步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16 刘清阳;;汶川大地震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调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7 张鹏;陈新民;王旭东;;近断层地震动与汶川地震灾区滑坡破坏特征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8 吕超;;透过汶川地震对提升我国建筑设施抗灾能力的思考[J];经济师;2009年04期
19 王斌;周建平;;汶川地震灾区水电工程震损调查及分析概述[J];水力发电;2009年03期
20 赵文津;;就汶川地震失报探讨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再论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富;王兆印;施文菁;王旭昭;;汶川地震引发的坡面泥石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仁坤;邵敬东;;沙牌拱坝经受了超强地震的考验[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任蕾;;《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施文婧;王兆印;刘丹丹;徐梦珍;;震区花岗岩崩塌体上的植被修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毛蓉萍;;错层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受损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7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王海洋;邓慧华;皋伟;金晶;康学军;陆祖宏;;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曾政;胡友兰;王曦鸣;汤明;;从汶川地震思考兽医如何进行震后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夏晓辉;;论科普节目的社会引导作用——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电视科普节目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角色[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齐文浩;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余慧;汶川地震灾区历史文化名城灾后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郭飚;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5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刘红彪;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7 丁开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王栋;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张国宏;断层滑动分布与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10 李启成;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什邡市洛水镇灾后永久性住宅重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刘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探析[D];重庆大学;2009年
3 汪磊;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佩;汶川地震报道中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探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张骊;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媒介功能与角色[D];厦门大学;2009年
6 王青;网络论坛中公共危机传播的信息流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7 匡载源;舆论导向下的“人本主义”传播[D];苏州大学;2009年
8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方晶晶;5·12汶川地震中政府公共危机传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朱晶;人民日报国际舆论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