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控制研究
【摘要】:
本文用"Ruttenberg连续提取技术”研究了军山湖(JSH)、富山乡(FS)和碧水花园养殖区(BS)底泥剖面中磷的赋存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进行水产养殖的池塘底泥中磷的形态按含量高低呈如下规律分布:闭蓄态磷钙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吸附态磷有机态磷。除钙结合态磷外,在底泥剖面上其余各形态磷基本都呈现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由于进行养殖年份的影响,BS剖面各形态磷含量均小于FS剖面,尤其以吸附态磷和有机态磷差距最为显著。底泥中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闭蓄态磷和有机态磷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养殖年份较长的池塘这种相关关系表现更为显著。吸附态磷受pH值、风力和温度等影响较为直接,因此在表层底泥中含量较高,在中下层底泥中由于外部影响因素减小,.含量也逐渐趋于稳定;铁结合态磷受到环境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而含量会发生变化,在下层缓慢释放进入上层底泥,逐渐在表层富集;闭蓄态磷含量比较稳定,一般难以释放出来,但是在表层底泥中的闭蓄态磷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表现为从表层向中下层略微降低。同时,本研究认为钙结合态磷的变化趋势和钙的向下淋溶有关,土壤中水溶性钙以及吸附钙最容易发生淋溶。富山养殖区整体养殖年份较长,而随着养殖年份的增加钙结合态磷也不断沉积在表层底泥,进而逐渐向下淋溶,碧水花园养殖区因为养殖年份较短,这种淋溶现象的表现不太明显。本文还通过对底泥各层剖面形态磷对水体总磷的贡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态磷是水体总磷最主要的贡献源,而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态磷、闭蓄态磷和铁结合磷也是水体总磷的潜在贡献源,钙结合磷对水体总磷基本无贡献。
本文还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进行了思考,通过对种植水生植物的水体中总磷和底泥磷含量的分析,指出了底泥清淤和水生植物等两种方法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作用,点明了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控制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也对控制养殖富营养化水体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
|
|
1 |
周西勇;;柠檬酸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1年03期 |
2 |
李凤彬;洋河水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对策探讨[J];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
3 |
姜景田,李鸿雁,王室斌;海水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的毒性[J];水产科技情报;2004年03期 |
4 |
王晓玥;麦冬对不同程度富营养水的净化和适应性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5 |
梁舸江;芦国才;;水体中的氮磷污染及其处理工艺[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
6 |
陈夷;;景观水处理之主要方法[J];科技资讯;2007年26期 |
7 |
杨桂军;潘宏凯;刘正文;王卫民;秦伯强;;太湖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
8 |
翁国永;陈海生;陆海华;华呈平;袁琪;;浙江省长潭水库水质监测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9 |
陈豁然;杨梦兵;王中伟;况武;;底泥磷形态及分布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5期 |
10 |
徐晶;朱民;;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7期 |
11 |
包静;何起利;汪维峰;黄栋;;杭州岳王庙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
12 |
张为民;吴洁;王锐;;含磷洗涤剂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对禁磷工作的建议[J];西南给排水;2006年01期 |
13 |
张剑铣;克钧;;农业对环境的影响[J];今日科技;1977年11期 |
14 |
梅卓华;玄武湖水域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1995年03期 |
15 |
Gary K.Morse;Roger Perry;John N.Lester;田学文;;取代三聚磷酸钠在西欧所产生的影响[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5年02期 |
16 |
杨汉,黄艳芳,李利强,黄文钰;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研究[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9年03期 |
17 |
舒新兴;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9年04期 |
18 |
李芳柏,万洪富,李定强,何江华,马北雁,王继增;新丰江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土壤与环境;1999年01期 |
19 |
Brian Moss;磷 ,洗涤剂和富营养化的控制——欧洲和北美经验(英文)[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0年S2期 |
20 |
李凤彬;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及其渔业利用[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