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抗氧化多肽和ACE抑制多肽的研究
【摘要】:
棉籽蛋白氨基酸组成齐全,比例合理,营养价值接近豆类蛋白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资源。但目前对棉籽蛋白的食用功能及棉籽蛋白活性肽的生物活性方面的深入研究尚未见到较详细的报导。本课题以脱酚无毒棉籽饼粕为原料,提取棉籽蛋白,加入生物酶进行酶解,对水解物的抗氧化能力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进行分析,利用超滤、凝胶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产物分离纯化,并用质谱对得到的活性肽进行了结构鉴定。本论文系统研究了酶解工艺的各主要参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和ACE抑制活性、抗氧化肽和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为开发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碱法提取棉籽蛋白,正交法优化提取条件。采用SDS-PAGE测定棉籽蛋白的亚基成分,结果显示减法提取的蛋白组成较简单。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棉籽蛋白氨基酸组成独特,平衡良好。同时棉籽蛋白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吸油性,以及良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适合应用于食品中。
2.以棉籽蛋白为底物,分别用商品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Neutrase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测定了各酶解物的水解度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Neutrase中性蛋白酶水解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在Neutrase中性蛋白酶水解棉籽蛋白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进行了试验优化,得到最优的酶解条件为:温度39.5℃、水解pH为7.5、水解时间5.5h,在此水解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38.09%。
3.利用Sephadex G-25凝胶色谱将棉籽蛋白Neutrase中性蛋白酶水解物(CPH)分成四个组分Fra.Ⅰ~Ⅳ,通过抗氧化活性分析,发现Fra.Ⅲ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半制备RP-HPLC将Fra.Ⅲ分成8个组分,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组分Fra.Ⅲ-5,经RP-HPLC鉴定为单一峰;采用MALDI-TOF-TOF二级质谱,鉴定抗氧化活性肽Fra.Ⅲ-5的相对分子量为857.4Da,最后经分析软件得出该肽的氨基酸组成及序列为HDDAPRF (His-Asp-Asp-Ala-Pro-Arg-Phe)。
4.对棉籽蛋白的六种蛋白酶水解产物的ACE抑制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的ACE抑制能力最高(85.6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水解温度为43.5℃,E/S为1.04%,pH值为7.5,该条件下制备的棉籽蛋白酶解物的水解度达到25.69%,ACE抑制率达到88.15%。利用超滤技术将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分离为四个组分,分别为:UF-Ⅰ(30kDa), UF-Ⅱ(30~10kDa), UF-Ⅲ(10~5kDa), UF-Ⅳ(5kDa),其中UF-Ⅳ(<5kDa)的ACE抑制能力最高(IC50=0.792±0.079mg/mL);利用Sephadex G-25凝胶色谱将超滤组分中的UF-Ⅳ分成四个组分Fra.Ⅰ-Ⅳ,发现Fra.Ⅱ具有最高的ACE抑制能力(0.159±0.007mg/mL)。利用半制备RP-HPLC将Fra.Ⅱ分成9个组分,发现组分2有最强的ACE抑制能力。经RP-HPLC再次鉴定组分2为单一组分。经过MALDI-TOF-TOF二级质谱分析鉴定ACE抑制肽Fra.Ⅱ-2的相对分子量为763.4Da,氨基酸序列为FPAIGMK (Phe-Pro-Ala-Ile-Gly-Met-Lys)。
5.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纸层析的方法改进食物源ACE抑制肽体外活性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在可见光区显色的马尿酸显色方法。首先确定了显色反应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9nm。并在459nm处,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的显色温度为40℃,最佳显色时间为30min,最佳的显色剂比例是0.5%。用卡托普利和棉籽ACE抑制肽作为样品进行检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可信的结果,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重复性、精确性,适合于ACE抑制肽的体外活性测定。
|
|
|
|
1 |
何东平,胡传荣;棉籽蛋白产品功能特性及应用技术[J];粮食与油脂;1997年04期 |
2 |
张秋华;棉籽蛋白面包配料及制法[J];食品科技;1991年01期 |
3 |
梁乙明;脱酚棉籽蛋白市场展望[J];中国棉花加工;2001年05期 |
4 |
裴凤珠;棉籽蛋白质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1994年04期 |
5 |
胡传荣,倪培德,沈蓓英;无腺体棉籽蛋白化学改性研究[J];中国油脂;1996年05期 |
6 |
贾德君;棉籽蛋白发泡粉生产工艺及其应用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7 |
李艳玲,李松彪,王毓蓬;棉籽蛋白的开发利用[J];中国棉花加工;2005年03期 |
8 |
陈晔,谭天伟;酶法水解棉籽蛋白的制备与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9 |
代绍娟;棉籽浸油、脱粉、提取棉籽蛋白的开发与生产[J];石河子科技;2005年04期 |
10 |
田养池;;新营养源—棉籽蛋白[J];食品研究与开发;1987年02期 |
11 |
万邦臣;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生产线的电气设计与施工[J];中国棉花加工;2001年05期 |
12 |
王毓蓬;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油脂;2001年05期 |
13 |
;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棉花加工;2001年04期 |
14 |
练有进;“混合溶剂脱酚制取棉籽蛋白试验”通过部级鉴定[J];中国油脂;1991年04期 |
15 |
曹建琦,刘永超,刘晓松,高洪乐;西部地区应大力推广棉籽脱毒技术[J];西部粮油科技;2003年03期 |
16 |
舒展;酶法制取棉籽蛋白起泡剂的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1992年S1期 |
17 |
田养植;;棉籽蛋白的食品用途[J];现代食品科技;1989年01期 |
18 |
练有进;;混合溶剂脱酚制取棉籽蛋白试验通过鉴定[J];粮食与油脂;1991年02期 |
19 |
;液—液—固三相萃取生产棉籽蛋白新工艺简介[J];中国棉花加工;1999年01期 |
20 |
唐辉,姚新成,田晨煦,王鲁石,张华;HPLC法测定食用棉籽蛋白中棉酚含量[J];农垦医学;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