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在体外诱导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潜能。
方法取正常人新鲜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MSCs,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DMEM/ F12培养基扩增和培养,通过细胞传代纯化hMSCs。利用传代后的第1代h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处理24小时后,用0.5μg/ml维甲酸(RA)和200 ng/mL音猬因子(Shh)联合诱导10天。对照组不加上述诱导剂。光镜下观察其分化过程中hMSCs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诱导前后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计算阳性细胞所占比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是否产生运动神经元标志物HB9及运动神经元在总的细胞数中所占比率,并用流式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诱导组hMSCs经诱导后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部分细胞表达nestin和NSE,表达率分别达到(25.00±4.47)%、(51.52±4.40)%;流式检测诱导后运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HB9表达,表达率达到(50.04±5.25) %。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改变,无nestin和NSE表达;HB9表达小于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hMSCs在体外条件下能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
|
|
|
1 |
池日庆;张德兴;柯铭华;覃盛麟;;兔舌内肌神经纤维来源的研究(HRP逆行追踪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
2 |
曹承刚,粟俭,朱羽凡,王云,李钢,史卉,万选才;运动神经元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年06期 |
3 |
孔吉明,钟世镇,胡耀民;靶源性运动神经营养因子[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95年01期 |
4 |
王廷华,路华,马以骝,杨志敏,冯忠堂,李明;挤压伤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NGF,BDNF表达的变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蒋怡芳;宋学琴;段伟松;李春岩;;星形胶质细胞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5期 |
6 |
刘欣春;朱悦;;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9期 |
7 |
吴剑涓;;神经生长因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09年35期 |
8 |
尚尔寿;高世文;;祖国医学对运动神经元疾患83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1979年04期 |
9 |
汪萌芽;邓乃键;;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离体新生大鼠运动神经元的直接和间接作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10 |
汪萌芽;新生大鼠脊髓切片运动神经元的电生理参数测定[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2期 |
11 |
周明华,王爱民,黄威权,司晓红,余婉华,周肇平;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和再生的影响[J];解剖学报;1995年01期 |
12 |
金国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J];解剖科学进展;1995年04期 |
13 |
熊革,罗永湘!430030.武汉;大鼠锥体束损伤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
14 |
平萍,李青峰,干季良,张涤生;神经再生条件液对运动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年06期 |
15 |
段枫;运动神经元病的谷氨酸中毒学说[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6期 |
16 |
李洵桦,田伟;CNT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NF积聚影响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年04期 |
17 |
Jackie D.Wood;肠神经系统在胃肠功能紊乱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
18 |
李方澜,周丽华,袁群芳,何宏文,姚志彬,吴武田;银杏叶提取物影响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NOS表达及其存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9期 |
19 |
李方澜,周丽华,刘佛林,袁群芳,姚志彬;植物抗氧化剂TA9901保护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
20 |
田安思;人体微小解剖学几点新认识[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