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

孙莉莉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体制的完善特别是社会管理制度范式的转换,在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社会组织的资源汲取模式经历了重要的变迁。其中,因环境保护领域的草根公益型组织与国际接轨较早,国际交流较多,因此其为适应社会发展逻辑与国际化要求而发生的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化的变迁更加显著。 组织资源汲取模式作为一种微观的结构现象,同时也是研究组织的“关键”问题。自1994年以来,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依托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这两个基本服务领域,在获得良好社会反映的基础上进一步汲取资源。通过梳理其在具体服务行动中的资源来源和资源汲取方式,归纳出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的资源汲取模式发生的重要变迁,即从1994年——2002年间的“精英动员型”资源汲取模式,到2003年——2007年间的“联盟型”资源汲取模式,再到2008年至今的底层动员模式趋势。 现有对组织资源汲取的研究主要是在制度分析范式、网络分析范式和政治机会结构三个主要视角下进行,分别认为组织的资源汲取的方式是在政策、组织网络与社会资本以及机遇、威胁和策略性行动等核心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在这三种具有明显结构化取向的解释视角下,政策通过对组织结构、组织功能发挥、组织生存空间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来规制组织的资源汲取行动,组织所嵌入的网络形成了组织资源汲取的制约力量,以及政治机会结构对组织资源汲取行动构成了限制与引导。和以上三种研究结构化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一种行动取向的分析,将组织的资源汲取模式看做是一种特定的微观结构,并从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出发来解释这种结构变迁的动力来源。具体到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模式的变迁,这种形式层面的组织与结构变革,并不是结构性情境下的必然产物,而是围绕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拥有能动性的不同行动者基于各自行动能力在实际行动领域中经由互动建构的行动结果,即由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与政府、企业、媒体和其他社会群体围绕与资源汲取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持续互动而形成的超越不确定性的结果。在这种视角下对组织资源汲取模式进行的研究,解释了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变迁的深层原因,可能提供了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变迁的另一种解释逻辑。 通过勾勒1994-2010年间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模式的变迁,特别是分析在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的特定阶段组织的行动能力即认同要求和选择能力,研究发现,“价值共同体”的认同要求和选择能力上的精英主义特征建构了组织资源汲取的精英动员模式;“参与性压力群体”的认同要求和选择能力的组织决定性建构了组织资源汲取的组织联盟动员模式;组织认同要求的再定位与选择能力的拓展尝试建构了组织资源汲取的底层动员模式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资源汲取模式的变迁更深刻地受到了特定阶段组织的行动能力即认同要求和选择能力的作用。将这一结果与美国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的资源汲取做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下,作为行动者的组织所具有的相似行动能力使美国的草根环保型公益组织也表现出了相似的资源汲取模式变迁轨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红星;;环保组织的法律地位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任军成;;关于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J];前沿;2010年11期
3 张虹萍;吴振刚;赵玉萍;王河江;崔佳凤;;美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运作机制[J];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4 史玉民;赵菁奇;;美国环保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未来与发展;2008年07期
5 孟君;;环保罐头[J];小学生时代;2010年01期
6 周仕凭;;2010年的环保“江湖”[J];环境教育;2010年12期
7 ;我国将在环保前提下开发水电[J];治黄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8 马军;王晶晶;;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共创环境友好社会[J];环境教育;2011年04期
9 ;分量:利益的相依相重[J];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09期
10 梅倩;;有一种力量叫人山人海[J];新世纪周刊;2007年12期
11 邢小鹏;王向红;;美国第三次环境保护运动的特点[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2 丁丽燕;温州民间环保组织现状及发展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3 陈廷辉;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4期
14 李裕红;;大力支持和培育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J];环境教育;2009年03期
15 刘梅;;4月的环保节日[J];小星星(低年级版);2006年04期
16 ;环保组织:苹果的另一面——污染在黑幕下蔓延[J];环境教育;2011年09期
17 本刊编辑部;惠之;朱子;;教孩子环保,从点滴做起[J];亲子根基;2008年09期
18 王亚京;;欧洲环保之窗[J];环境教育;2007年11期
19 容忆;;我和我的环保网站[J];中华家教;2003年02期
20 李樱;;廖晓义 地球村村长的中式环保[J];三月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鸣鹤;;不会说话的鱼和会说话的法律[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高培庆;;工业电机的摩擦学设计和轴承的润滑优化实践[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3 王名;;中国环保NGO健康发展的法律政策问题[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仇永胜;何浦;;我国环保NGO发展的问题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5 冯正平;林肖玲;;鱼翅消费的文化思考[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陈颖武;;环保社团的发展与作用研究[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方笑薇;;四两拨千斤:绿色杠杆效应[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陈仕泉;;CFC和HCFC问题[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9 莫神星;;借鉴外国环境权立法,在我国法律中确立和完善公民的环境权[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廖晓义;;地球村绿色旅游模式[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莉;行动者及其行动能力[D];上海大学;2011年
2 李妙然;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颜敏;红与绿——当代中国环保运动考察报告[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逯元堂;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朝梁;中国酸雨污染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娜;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林燕;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环保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3 曾丽媛;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赵君;论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规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杨祥凤;环境保护的组织化分工与协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陈世英;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白晓峰;固体废弃物环保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孙兵;试论美国的女性环保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封晓霞;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境运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张慧;困境中的希望[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焱;哈药“污染门”继续发酵 年底完成重组计划或推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2 李双飞 范照明;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章轲;廖晓义辞职抗议中华环保联合会“态度逆转”[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敏;公共领域可发挥民间积极健康力量[N];长江日报;2011年
5 亦欣;“苹果”在华供应链存在污染[N];人民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笑笑;民间环保组织助威“绿色奥运”[N];北京日报;2008年
7 李克诚;民间环保组织质疑南京幕府山修建“天池”[N];江苏经济报;2006年
8 早报评论专栏潘洪其;促进环评工作别忘了民间环保组织[N];东方早报;2005年
9 明贵栋;步履维艰 草根环保组织苦寻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顾德宁;由一个“草根”环保组织的呼吁想到的[N];新华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