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磁波在旋磁材料中的非线性传播特性

吴中  
【摘要】:“旋磁材料中的非线性电磁波”主要研究电磁波与旋磁介质相互作用中出现的各种非线性传播特性以及应用途径。近年来随着优质大面积旋磁膜研制成功,光波微波与旋磁材料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相关的新型器件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电磁场理论和信息传输理论的热点课题。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在学术上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主要在理论上研究了单界面的非线性旋磁导波系统中电磁表面波的传播特性,以及非线性电磁波的时间空间传播特性。本文主要涉及到两种晶体和三种单界面的旋磁导波系统:铁磁晶体和反铁磁晶体;非线性反铁磁晶体和线性铁磁晶体组成的系统非线性反铁磁晶体和线性电介质组成的系统以及两个不同的非线性反铁磁晶体组成的系统。 论文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和主要结果: (1) 微波频段下,非线性反铁磁晶体与线性铁磁晶体组成的旋磁系统中的表面波传播特性。①给出了非线性TM表面波的空间电磁场分布形式和色散关系。在色散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非线性旋磁表面波的频率特性,揭示了该系统能激发后向表面波,其群速度与相速度反向;②将反铁磁晶体中TE表面波满足的非线性波动方程变形为伯努利方程,用反函数形式给出了表面波磁场的精确解。分析了小功率和大功率传输时电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求得了TE表面波的色散方程,深入讨论了系统的微波频 2001年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率特性.研究表明,非线性TM波和TE波存在频率通带和禁带, 带宽是导波功率的函数. (2)红外光波人射下,电磁表面波在非线性反铁磁晶体与线 性电介质系统中的传播特性.①研究了非线性TM电磁表面波的 色散特性和磁场峰值位置随传播功率变化的特点.分析表明, TM电磁表面波存在频率通带和禁带,其带宽是功率的函数,通 过调节导波的功率可以有效地实现通带和禁带之间的转换.在 一定条件下,反铁磁晶体中的TM表面波是非线性反向表面波, 其群速度与相速度反向。②研究了TE红外表面波磁场的横向分 布,求出了非线性色散方程,揭示了非线性TE表面波存在一个 临界频率,低于这个频率,非线性TE波是后向表面波,其群速 度与相速度反向.利用色散方程与边界条件讨论了非线性TE表 面波的频率范围.结果表明,功率影响导波的频率范围,不同的 频率具有不同的功率导通阐值和截止功率,且两种材料的介电常 数比影响带宽. (3)研究了两非线性反铁磁晶体交界面上稳定传播的电磁 表面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发现:稳定传播的表面波具有一个频率 闽值、一个功率阑值和两个跃迁功率.频率闽值主要取决于两反 铁磁晶体介电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人射电磁波只有同时满足 频率阂值和功率阖值条件才能在该非线性系统中形成稳定传播 的表面波.初始的表面波磁场峰值位于某一非线性反铁磁晶体 中,随着功率的不断提高,达到跃迁功率时,表面波磁场峰值跃 人另一层非线性晶体中,空间跃迁距离与人射波频率有关,约为 100一200林m.在研究表面波的磁场峰值位置随功率的变化过程中 发现,表面波功率单调增加和单调下降时的跃迁功率是不相等的. 这是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和特征,需要进一步从实验上来验证.另 电磁彼在旋磁材料中的非线性传播特性 外,表面波功率变化不会对交界面处的磁场振幅产生影响,频率 以及两个非线性晶体的电磁参数是影响其振幅大小的真正原因. (4)研究非线性旋磁波的时间和空间特性.①得到了在非 线性旋磁材料中传播的TM电磁波在衍射效应、色散效应和非 线性效应并存的条件下满足的传播方程.在平面波理想情况 下,用线性分析法讨论了调制非稳性可能发生的空间、时间频 率范围.研究表明:Lighthill判据并不是时空孤子形成的充要条 件.对于自聚焦介质来说,正常色散或反常色散情形下都能够 产生时空非稳性.②数值模拟了在不同人射频率下的非线性 长度、衍射长度和色散长度.当功率较低时,时空孤子不可能 发生;当功率不太高时,时空非稳性出现;当功率很高时,可 能出现空间孤子或时间孤子,具体取决于波束的宽度和脉冲的 长短.在忽略色散效应的前提条件下讨论了空间磁孤子的传 播特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正欧 ,黄順吉;非均匀介质层中电磁波传播问题的一种解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2 孟书生;王剑;;海面蒸发波导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9年09期
3 王一鹏;;旋转球状星体引力场中电磁波的传播[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4 文盛乐;;矩形波导管的管壁电荷电流及管内电磁波检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谭培勇;刘新骥;钱国栋;左雷;;蒸发波导条件下电磁波传播的敏感性分析[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6 姚景顺;杨世兴;;抛物方程模型在海上电波传播中的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7 酆广增;;电磁场的T.L.M.方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8 陈立成;一类复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积分方程组解法[J];应用数学学报;1990年02期
9 文盛乐;刘健智;;有关电磁波传播中几种速度的定义及其关系的讨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姚展予,赵柏林,李万彪,朱元竞,杜金林,戴福山;大气波导特征分析及其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0年05期
11 王明军;李应乐;唐静;;MATLAB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2 王明军;李应乐;许家栋;董群锋;张辉;;运动多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特征及其场量的变换关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3 巨汉基;方广有;纪奕才;张锋;;离散复镜像法在海水极低频电磁波传播计算中的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4期
14 张锡娟;邵争鸣;;微波铁氧体的表面阻抗和传输阻抗[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15 黄小毛;张永刚;罗宁;唐海川;王华;;大气波导对电磁波陷获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J];微波学报;2007年S1期
16 郭斌,王晓钢,刘悦;离子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影响[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5年03期
17 鲍文娟;王金良;金硕;陈子瑜;;分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材料及反射系数的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8 毛红敏;臧涛成;潘涛;徐国定;;不变嵌入法在电磁波传播中的应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9 姚景顺;杨世兴;;傅里叶分步算法在海上电波传播预报中的应用[J];现代雷达;2008年10期
20 罗杏姬;;对麦克斯韦电磁波传播图像的详解[J];物理通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子建;;《矿井电磁波传播与分析》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探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将伟;孙敏;;界面电流对电磁波传播性质的可能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3 褚庆昕;胡福刚;;多媒质区域中电磁波传播的TDCB模拟[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4 冯庆国;刘曼芬;王秀江;杨善德;;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的理论研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关振红;陈加清;刘子孺;;海洋蒸发波导条件下电磁波传播轨迹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张晓友;戚东升;何锋;欧阳吉庭;;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阻挡作用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庆国;刘曼芬;程伟;刘迎春;杨善德;;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的侵入和围岩影响[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冯庆国;杨善德;;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资料反演方法的理论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刘劲;仲崇武;;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在南屯煤矿的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常明澈;丁柱;陈国华;张曦;杨荫祖;;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数值模拟[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军;电磁场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及安全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夏丹;电磁波与运动媒质的机电相互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项元江;人工电磁超常材料中光和电磁波的传输与控制[D];湖南大学;2011年
4 何湘;飞机局部等离子体隐身探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卓远;电磁波单向导波及相关非互易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奚衍斌;高频电磁波在几类等离子体层中传播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毅;极低频电磁波时域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姚善化;复杂矿井巷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及相关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李莉;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冷毅;旋转环境下电磁波传播及其在胎压监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韬;电磁波在钢筋混凝土墙中传输特性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致远;电磁波穿透空间等离子体的两点法数值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艳;电磁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段国华;三层介质界面的表面电磁波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张晓青;基于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电磁波带隙型贴片天线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张振;CN-FDTD分析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电磁响应[D];山东大学;2012年
7 任恬;高频电磁波在弱电离等离子体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董娜;近地表土壤中无线通信特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王林;减缓黑障的电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高红梅;平面电磁波与一维强碰撞弱电离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新疆 赵振强;电磁波常识ABC[N];电子报;2004年
2 新华;南京专家寻找神秘“隐身世界”[N];江苏科技报;2008年
3 陈磊;风能利用的环境问题[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中兴通讯两产品榜上有名[N];人民邮电;2000年
5 福建 何昌发;GPS原理及应用[N];电子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叶军;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刘宛康:强化四点观念 积蓄能量再励前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