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工作机理研究与模糊控制器试制
【摘要】: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是利用多个摩擦圆盘间的油膜剪切力来传递动力,并通过改变油膜厚度实行无级调速。本文主要从其工作机理的解析入手,分析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机理与输出特性,讨论了影响粘性离合器的各种因数,同时采用模糊技术,探讨实现模糊控制的可行性,以及对模糊控制器的研制作了尝试。
鉴于近年来工程中广泛采用聚α-稀烃型、聚酯型等合成油作润滑剂;在调速范围内,液体粘性调速离合器中的摩擦副往往工作在流体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直到直接接触的工况;基于这些特点,笔者采用了幂律型非牛顿流体模型、Patir-Cheng的平均流量模型、GT两粗糙平面接触模型构建了粘性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工作机理的研究模型,同时计入了油膜的惯性与热效应影响。文章详细地叙述与推导了适应粘性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工作机理的雷诺方程、摩擦副之间的流体平均能量方程、摩擦副表面微凸体接触的压力方程、和固体传热方程。在流体润滑、流体混合润滑状态下,进行了的数值计算,对粘性调速离合器的摩擦副材料、沟槽形状、表面粗糙度、热效应等对传递转矩、平均推进压力、输出转速、以及膜厚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本文指出了被动盘表面开设沟槽不但可以形成动力润滑,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摩擦副表面起冷却作用:不同沟槽形状对工作机理的影响不大。但沟槽数量与沟槽角度会对工作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粘性调速离合器而言,其摩擦副的热效应主要有于相对转速所致,相对转速越大,则热效应越显著;流体惯性效应通常不显著,只有当摩擦盘半径较大且绝对转速高于1500转/分时,才需考虑。本文还揭示了摩擦副工作时所涉及的输出转速、传递转矩、平均推进压力以及摩擦副间隙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有这些将对粘性调速离合器的设计有着指导意义。
基于工作机理的分析,根据粘性调速离合器的运行特性,作者建立了动态分析模型,首先采用了近似线性控制理论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与仿真,讨论了调速稳定性的基本要素。当粘性调速离合器工作在动力润滑区域,系统是稳定的,但进入混合润滑状态时,系统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采用反馈闭环系统来实现稳定控制。考虑到粘性调速离合器属于非线性系统,很难用数学方程组来描述其系统状态特性,所以尝试用模糊控制技术来实现调速控制。文章主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模糊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对模糊控制技术在粘性调速离合器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建立了模糊控制的研究模型,构建了模糊变量、控制规则控制表,并对其完成了控制仿真,证实了实现模糊控制的可行性。本文还根据现有的技术与硬件条件,叙述了模糊控制器研制以及试验过程。这些分析与试验为未来控制器设计提供了依据。
|
|
|
|
1 |
田沛;马平;;大时延热工过程的模糊控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2 |
左力,程涛,刘艳明,杨叔子;基于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的铣削过程智能控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3 |
邹毅,张海昆,向树雄;船舶操纵的FARMA模型模糊控制器研究[J];船舶工程;1999年05期 |
4 |
蒋方帅,徐向东;热力系统模糊控制软件开发系统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5 |
贺云波,简林柯,林廷圻,闫桂荣,牛宝良;专家知识及遗传算法在多调整因子解析模糊控制器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0年04期 |
6 |
傅明星,曹琦,王宜义,刘顺波;空调器新型模糊控制器研究[J];暖通空调;2000年02期 |
7 |
王红岩,秦大同,周云山,裘熙定;无级变速汽车速度巡航模糊控制器的研究[J];汽车工程;2000年04期 |
8 |
张志远;万沛霖;;具有复合模糊控制的智能型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J];电气自动化;2001年05期 |
9 |
贺远华,方彦军;遗传算法在模糊控制器参数寻优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12期 |
10 |
孙静,李兴源,刘红超;同步发电机再同步的模糊控制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
11 |
黄丹;吴亮红;刘迎;;多环路供水系统水温前馈-反馈模糊控制[J];电气自动化;2003年01期 |
12 |
郭刚,谢刚,谢克明;一种新的基于MEA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13 |
仲伟峰,高俊山,何小溪;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糊控制[J];电工技术杂志;2004年07期 |
14 |
秦硕;朱凡;薛建平;;基于模糊控制的飞控设计与着陆阶段飞行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9期 |
15 |
胡廉民,何光普;用模糊控制实现恒压供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6 |
张广红,吴爱国,师素文;万吨液压机五缸同步控制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7期 |
17 |
谢新伟,郝静如;基于模糊逻辑的浆液下搅拌机器人路径跟踪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4期 |
18 |
唐勇奇;汪超;赵葵银;;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应用[J];微特电机;2006年02期 |
19 |
于兰;孙颖;张袅娜;杜勋;;重新定义系统输出的柔性机械臂控制器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1期 |
20 |
肖文英;李军红;阳武娇;;基于MATLAB/SIMULINK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日用电器;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