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摘要】: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其间的缺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对于这一舶来品,本土的研究者在分析的时候,很容易简单地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既定的东西——可以带来资源的资源,只关注于它工具性利用的价值,却疏于专门讨论促使其产生的各种原因,也很少去探寻它在特定的“生活世界”中产生及其运作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社会资本”的工具性价值显著,所以,人们更容易看到的是它的“价值增值”的正面功效,而忽略了其运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就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简单地说,文章关注于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当代乡村社会中,“社会资本”的运作何以发生?第二,“社会资本”如何运作?第三,“社会资本”的运作将会对乡村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资本研究中的疏漏也源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不尽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重新建构。主要是借用布朗的系统论视角,从帕森斯和巴克利的社会系统观入手,吸收吉登斯的“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社会资本”的动态系统嵌入模型。模型在“行动、结构和环境”三个层面上定位了社会资本,并突出了社会资本问题的三个特性:“双重嵌入性”、“两维动态性”和“过程性”。更为重要的是,模型的建构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使文章的论述从“环境”的动力、“行动”的运作及“结构”的力量三个方面展开。
在我国乡村社会中,“社会资本”得以运作的源头的力量在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