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电机按定子磁链定向的连续型矢量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由于工作原理和材料结构上的原因,异步电机的转子侧参数易变难测,因此所有建立在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基础之上并且利用转子侧参数进行控制的调速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例如广泛采用的按转子磁链定向的(RFO)矢量控制系统。采用定子磁链控制的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虽然能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但由于磁链和转矩砰—砰控制器的使用,低速性能不佳。因此,如何综合RFO和DTC系统之所长,弥补各自的主要不足,使得控制系统具有静/动态性能好、鲁棒性强、调速范围大,这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本文根据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提出新型的SFO矢量控制系统,在保持较高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克服了转子电阻和各项电感参数对调速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状态变量描述的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指出依据不同数学模型导出的控制算法在鲁棒性上的异同。
2.对砰—砰控制的机理和实质加以论述,通过分析和仿真说明,无论是电流、磁链或是转矩的砰—砰控制都将引起转矩的脉动。
3.提出异步电机按定子磁链定向的电压矢量控制方法,使得控制系统在较高动态性能的前提下,避开转子电阻和各项电感参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并指出该方案的局限性。
4.提出异步电机按定子磁链定向的转差型矢量控制方案,通过闭环构造转差频率信号,在保持按定子磁链定向的电压矢量控制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5.研究和实现了基于微处理器的M/T法测速,具有可靠性好、适用的调速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6.对现有U-I磁链观测法的优缺加以分析,采用一种新型、实用的定子磁链控制方案。
7.对功率器件的死区、管压降和开/关延时的效应加以理论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对开关—线性复合技术在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加以实验验证。
|
|
|
|
1 |
盂庆春,姜国强,汪玉凤;基于SIMULINK的直接转距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01期 |
2 |
俞红祥,吕广强,纪延超;一种基于新型积分算法感应电机定子磁链估算方法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1期 |
3 |
许峻峰,徐英雷,冯江华,许建平;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定子磁链的分析[J];电气传动;2005年01期 |
4 |
邓启文,尹力明,佘龙华,吴峻;直接转矩控制的发展与展望[J];微特电机;2002年01期 |
5 |
李斌,王萍;基于DSP的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J];微电机;2004年03期 |
6 |
侯昊,陈大跃,赵春宇;定子磁链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压矢量方式[J];中小型电机;2004年05期 |
7 |
祝龙记,王汝琳;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高性能磁链观测与速度观测[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
8 |
张静;张永良;;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机技术;2007年02期 |
9 |
梅柏杉;陈晖;;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性能改善的仿真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年02期 |
10 |
王颖,陈全世,伦景光;用于电动汽车的模糊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8期 |
11 |
王洪艳
,窦曰轩
,尔桂花;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定子磁链的神经网络观测方法[J];中小型电机;2001年01期 |
12 |
孙标,马立波;基于TMS320LF2407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实现[J];大电机技术;2004年02期 |
13 |
张俊勇;东方;;基于DTC技术的交流电机控制方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05期 |
14 |
岳强;郭兴众;;基于定子磁链的异步电动机软启动仿真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5 |
赵宏涛;吴峻;;定子磁链提前换相增加直线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推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
16 |
刘斌,申群太;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磁链模型切换[J];电气时代;2005年01期 |
17 |
袁登科;李晓霞;;基于定子磁链优化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J];电气自动化;2005年06期 |
18 |
南光群;胡学芝;;DTC系统磁链观测器的建模与仿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年02期 |
19 |
赵飞;李永亮;王婷婷;;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
20 |
薛朝妹;金晓阳;张奇志;;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游梁式抽油机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