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矿井水害监控及决策支持技术研究

韩进  
【摘要】: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矿水害不仅制约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而且又是矿井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论文针对我国矿井水害防治研究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采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设备改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对矿井水害监控及决策支持技术进行了研究。 论文首先从采场底板突水因素分析与理论建模研究着手,分析了采场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隔水层、原始导高、构造、水压等主要突水因素,以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断裂力学理论和损伤力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模型,即将工作面煤层到含水层之间的底板划分为矿山压力破坏带、新增损伤带、原始损伤带和原始导高带,根据岩石中裂隙相互贯通方式,推导出了计算各带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给出了采场底板突水判别准则,并通过现场实测研究证明底板“四带”存在的客观性和该理论的实用性。同时运用模糊自适应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底板破坏深度这一重要因素的ANFIS预测模型。 在矿井水文信息监测研究方面,论文以控制理论为指导,研究并建立了全矿井范围内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地下水参数的“面上”(全井田)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网络化结构,分为井下和地面两大部分。井上地面遥测系统能定时自动测量和存储地质钻孔水位、水温和矿井涌水量信息,并通过GSM公共无线通信网络的短信方式发送至监测中心;井下系统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底层网络和中间层网络均为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分别为M-Bus总线型、RS485总线型,特点是多个网络结点可共用一条通信信道,非常适合煤矿井下测点分布散而广的特点。上层网络为计算机网络,监测计算机作为网络结点,具有网络服务器功能,用户可通过网页浏览器远程查询系统信息、修改系统配置。采用移动平均、指数平滑、ARMA模型三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矿井涌水量预测预报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在底板富水性探测技术研究方面,论文结合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改造测线的布置方法、改进仪器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提出了三维高密度电法探测底板水技术,实现了对工作面采场底板富水性的“点上”(工作面)采前富水状态的探测,以及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和底板水运移状况的动态监测。以slicer-dicer为平台实现了采场底板三维电阻率成像,并可方便地实现水平及垂直切片,将工作面底板富水状态直观地表现出来,结合实例应用说明该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在矿井底板突水预测预报及决策技术研究方面,论文应用现代信息融合技术中的GIS、多属性决策理及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一条从“面上”(全井田)到“点上”(工作面)的突水预测预报及决策技术途径,为底板突水决策及防治工作提供了两种有效的技术支持:(1)基于GIS平台,将影响底板突水的含水层富水性、隔水层厚度、水压、构造及突水点分布等多源地学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了底板突水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模型,实现了全井田突水区域的划分及预测预测;(2)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采用案例统计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赋予影响底板突水各种因素的权重,建立突水概率指数法的融合规则,提出了突水概率指数法预测采场工作面底板突水的方法。以富水指数、构造指数、隔水层指数、水压指数、矿压指数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开发了“采场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软件”,通过在肥城煤田的应用,证明了该软件的实用性;在获得底板突水概率指数的基础上,基于D-S证据理论,建立了由Θ={突水,临界,不突水,不确定}={a,b,c,θ}构成的识别框架,由E_i={E_1,E_2,E_3,E_4,E_5}={W,S,R,P,G}为证据体的突水融合决策模型(其中W为富水指数,S为构造指数,R为隔水层指数,P为水压指数,G为矿压指数)。经过陶阳煤矿9901工作面实例应用,采用多次信息融合,能够提高突水概率的可信度,降低不确定性,证明了基于突水概率指数法和D-S证据理论建立的工作面底板突水两级融合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论文最后在总结主要成果与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贤军;;瞬变电磁在矿井水害探测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2 崔洪庆;宁顺顺;;废弃矿井充水问题及其研究和治理方法——以美国匹兹堡煤田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6期
3 李修仁;杨香奎;褚建伟;;矿井主要水害分析和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09年05期
4 王磊;;贵州矿井水害防治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李圣德;;涌山矿井水害综合治理浅谈[J];江西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6 张伟民;;汾孝矿区矿井水害与防治[J];矿业快报;2007年03期
7 邹少海;;矿井水害预防与检测技术[J];知识经济;2010年14期
8 赵秉瑞;矿井出水层位的分析判断与治理[J];煤炭科学技术;1989年04期
9 唐忆晨;卿国屏;;荷叶矿区矿井水害特征及防治水措施[J];中国煤田地质;2007年03期
10 甘建东;杨增强;董抗抗;;我国煤矿矿井水害防治及矿井水再资源化[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3期
11 邢延团;刘增平;吴新庆;王可周;王海东;;水文动态实时监测系统应用研究[J];采矿技术;2006年03期
12 李志锋;李巍;;浅谈矿井水的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1期
13 宋忠亮;;枣陶煤田矿井水害的基本特点及对策[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9年02期
14 刘会杰;;煤矿防水闸墙的设计与施工[J];煤矿开采;2010年02期
15 李龙清;王永洪;刘金辉;;京府八尺沟矿8~(-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J];中国煤炭;2010年12期
16 张红日;张文泉;肖洪天;张磊鑫;朱志学;郝桂明;;利用老采空区防治矿井水害的工程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17 宋东日;谭湘龙;李杰;;煤矿矿井水害的分析和防治方法[J];科技和产业;2009年04期
18 李明肪;;矿井水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0期
19 童有德;金戈;;煤矿地下水“排供结合”雏议[J];煤炭科学技术;1992年12期
20 王洪林;陈见行;董合祥;;矿井水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飞虎;叶东生;屈永利;齐蓬勃;;澄合矿区矿井水害及防治[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2 王长征;;斜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矿井水害防治措施[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3 高兵;李杰;;谢一矿矿井水害状况及防治技术方法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杨庚年;;董东煤矿奥灰水防治的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陈晋强;;沁水煤田奥灰岩溶承压水防治自主创新技术体系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6 董书宁;;矿山建设工程水害防治实用技术及装备[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何峰;蒋维庆;;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苗和坤;;火石咀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防治水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9 朱鲁;翟培合;牛超;李成森;;3D电法技术在矿井工作面中的应用[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10 公茂泉;张希平;李振文;刘纯法;王则才;张兆强;;山东煤矿防治水技术研究[A];山东省重点学术研究成果(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子林;大采深条件下徐、奥灰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韩进;矿井水害监控及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3 邓红卫;典型矿山地下水防治与资源化调控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孙保敬;矿山排水抢险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符辉;矿井突水及避灾仿真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巨鹏;矿井水害预警专家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高哲;矿井水害相似模拟材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博辉;矿井水害预警方法研究及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祝翠;基于GIS的淮南矿区矿井水害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卢兴利;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的流固耦合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6 尹会永;潘西煤矿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丽;基于GIS的矿井承压水害管理信息系统[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高志强;基于GIS的淮南煤田矿井水害预测预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曹煜;并行直流电法成像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悦;四川省华蓥山矿区龙滩煤矿岩溶突水特征与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姚倩;矿井水害的分类及成因[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丙友;矿井水害发生时的避灾逃生方法[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韩亚春;实施带压开采 遏制矿井水害[N];中国煤炭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要切实提高矿井水害防御能力[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5 记者 姜玲霞;我市开展专项行动严查在建项目和矿井水害隐患[N];长治日报;2010年
6 记者刘飞 高文静;山东严抓煤矿雨季“三防”[N];中国煤炭报;2009年
7 张亚明;吴琼;恒源公司遏制水害[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信永华;联手防治井下水害[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通讯员 周健 记者 赵鹏璞 刘耀平;河南煤化集团启动3亿元科研基金[N];中国煤炭报;2010年
10 记者李仑 张兆增;立即开展在建项目和矿井水害隐患排查专项行动[N];中国煤炭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