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翔鸿;卞祖和;唐孝威;;用双晶γ谱仪研究正负电子对的近阈产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2 |
王顺治,岳崇兴,于东麒;LH模型与高能e~+e~-对撞机上ZH的产生[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7期 |
3 |
贾祥富,杨虎,陈激,徐克尊;低能(e,2e)反应角度分布的靶依赖[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
4 |
李从奇,吕俊,戴长建;镁原子3p3/2nd(J=1,3)系列自电离光谱分支比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
5 |
杭斌;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结合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1991年06期 |
6 |
姚立山,张兴权;14MeV中子(n,p)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7 |
刘之景;_(10)Ne~(q~+)(q=1~3)的电荷损失截面[J];计算物理;2000年03期 |
8 |
胡海明,祁向荣,黄光顺,赵政国;北京谱仪R值测量中的初态辐射修正[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08期 |
9 |
詹华税;完备Riemann流形之共轭点[J];数学学报;1994年03期 |
10 |
蔡晓红,马新文,刘惠萍,杨治虎,于得洋,陈熙萌,刘兆远,申自勇,吕魁;非全裸离子-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0年03期 |
11 |
胡明;四维n阶矩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2年02期 |
12 |
李会红,刘峰,李金,王至勇;在BES上测量质子电磁形状因子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3 |
李建荣;质子结构函数F_2对小x小q~2双对数依赖的初步解释[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4 |
董大伦;椭圆抛物面的几个性质[J];台州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5 |
张晓玲,侯传燕,卢维娜;有关诱导丛的讨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6 |
韩银录,申庆彪,张正军,孙秀泉;次级放射性核束反应截面的理论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9年03期 |
17 |
吴梁;;作空间几何体截面的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2期 |
18 |
千文甲,段云波,陈雷;电子与高离化态类氢离子碰撞激发截面的非分波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
19 |
姚立山;靳玉玲;;(n,~3He)的反应截面的系统学[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3年01期 |
20 |
张毅;结合高考试题谈“立体”化“平面”的几种方法[J];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