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

李伟轩  
【摘要】: 本文围绕电磁场在铜坯两种主要连铸工艺,即水平连铸和垂直半连铸中的应用开展研究,包括板带坯水平连铸的电磁搅拌,电磁复合作用下的金属凝固和连铸,以及高性能无氧铜的软接触电磁连铸,期望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试验和工业实践,开发新技术,推动电磁技术在金属铜坯连铸中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针对超薄板坯宽厚比大、电磁搅拌时感应效率低下,铜制结晶器对交变电磁场屏蔽强烈,水冷感应线圈在生产中易产生安全事故,以及交变电磁场对生产现场控制设备有干扰等问题,提出了施加静磁场和与其正交的直流电,形成定向电磁搅拌的新模式,设计了工业试验和试生产用的铜合金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结晶器,对其搅拌特点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基本规律,进而开展了Cu-Fe-P系KFC合金和Cu-Ni-Zn系锌白铜合金的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和试生产。结果显示,在电磁搅拌作用下,铜合金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的凝固界面形状发生很大变化,搅拌对流对凝固前沿的溶质富集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使板带中的Fe元素偏析现象大幅度下降(当输入电流达到800A时偏析近零);同时,电磁搅拌使凝固组织细化,中心层出现明显等轴晶带并使疏松等缺陷消失,而铸坯边缘区域的柱状晶组织则变细且生长方向趋向铜液来流方向(发生偏移),柱状晶一次主轴之间间距随搅拌电流增高而减小,铸坯的抗拉强度比普通连铸时提高39%。 本文开发了采用稳恒强磁场与工频小电流复合作用产生电磁振荡的方法,在实验时中进行了较高熔点的纯铝及Al-4.5%Cu合金的电磁振荡下的凝固实验,发现电磁振荡技术可以明显细化金属的凝固组织。对于纯铝,同一交变电流强度(10A)下,当磁感应强度为6T时,试样细化程度存在峰值,晶粒数最多,但是在纵截面上存在明显的细化衰减现象。6T磁感应强度和5A交变电流时两者的复合作用的细化晶粒作用最明显。对于Al-4.5%Cu合金,单一稳恒磁场或单一的交变电流均不能改变合金的树枝晶形貌。只有当磁场和电流复合时枝晶才有可能被打碎,复合作用小时合金凝固组织为等轴状和颗粒状混合的凝固组织,复合作用大时凝固组织以颗粒状为主。在10T磁感应强度下,随着交变电流的增加液体波动加剧,枝晶被打碎的程度增加,直至完全转变为颗粒状组织。揭示晶粒细化的原因主要是电磁复合作用造成的波动力对初始晶核的冲刷,以及电磁压力折断枝晶臂引起的晶核增值,而并非通常认为的空化效应。工业试生产证明了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电磁复合作用细化晶粒改善铸坯质量的可行性。 本文在理论计算和实验室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铜坯连铸用软接触电磁结晶器,并且在无氧铜的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磁(搅拌)脱氧-电磁连铸”的无氧铜生产方法,实现了国内铜加工企业现有装备条件下的大尺度、高性能无氧铜材料的非真空、低成本、连续性生产。该方法生产的无氧铜材的铜含量≥99.97%,氧含量在5-10ppm,超过国家TU1标准(部分达到TU0标准),完全满足国际上电真空领域用高性能无氧铜的性能指标,并且物理、力学性能均优于同类产品,其中,铸坯密度8.92~8.94g/cm3(接近铜的理论密度8.96g/cm3),屈服强度51MPa,抗拉强度155MPa,延展率45%,断面收缩率70%;材料电阻率0.01712?mm2/m(国际退火无氧铜材料的标准电阻率为0.01742?mm2/m,国内的行业标准为0.01777Ωmm2/m),电导率为104%IACS,比国际上同类材料的电导率标准提高1.75%,比国内行业标准提高3.80%;同时,在高温真空条件下,材料的全排气量为5.6mPa·m3/g,仅为日本采用常规方法所生产的同类产品的40%。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在超薄板坯(板带坯)水平连铸电磁搅拌和电磁振荡结晶器及连铸工艺等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有实用意义的工业试验,为今后的发展和新技术开发建立了基础。在有色金属连铸用软接触电磁结晶器设计与实用化,高性能无氧铜材料制备的电磁(搅拌)脱氧-电磁连铸新方法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形成了大尺度、高性能无氧铜材料的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其产品在应用领域和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前沿标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海燕,李晓强;电磁搅拌在连铸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02年04期
2 张殿彬 ,安东 ,张艳国;电磁搅拌在铝熔铸行业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3 王超;张慧;王明林;裴红彬;马忠伟;赵沛;;圆坯结晶器应用电磁搅拌的物理模拟[J];钢铁;2013年09期
4 尤洪毅;;连铸采用电导电磁搅拌[J];上海金属(钢铁分册);1982年03期
5 郑军;连铸电磁搅拌[J];武钢技术;1997年10期
6 毛卫民;赵爱民;崔成林;李彦军;钟雪友;;电磁搅拌对半固态钢铁组织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成建峰;;浅谈板坯电磁搅拌系统的常见故障及维护[J];矿冶;2013年S1期
8 刘麒麟;;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对钢管组织性能影响研究[J];宝钢技术;2013年06期
9 黄文胜;;酒钢电磁搅拌参数设置与调整[J];酒钢科技;2012年03期
10 张宏丽,王恩刚,贾光霖,赫冀成;三相非平衡线性电磁搅拌改善铸坯凝固组织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1 李春龙,姜茂发,王宝峰;组合电磁搅拌对连铸大方坯内部质量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7期
12 С.И.ШАХОВ ,周飞雪;电磁搅拌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J];鞍钢技术;2003年01期
13 曹志保;电磁搅拌在电解铸造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5年10期
14 王铁成;;电磁搅拌提高铸坯内外部质量[J];甘肃冶金;2006年04期
15 王彪;谢植;林国强;纪振平;刘文红;贾光霖;;方坯二冷末端电磁搅拌参数的研究[J];钢铁钒钛;2006年04期
16 庞永刚;陈煜;王玉刚;迟桂友;;电磁搅拌对小方坯连铸生产45~#钢组织和成分偏析的影响[J];河南冶金;2007年05期
17 黄军;王宝峰;赵莉萍;李建超;;铝熔炉电磁搅拌磁场与流场的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年02期
18 李雪静;;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0年06期
19 李旺太;;电磁搅拌在铝熔炼炉中的应用[J];铝加工;2010年06期
20 于洋;李宝宽;杨刚;;钢连铸电磁搅拌工艺中流场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芳;;连铸电磁搅拌的冶金基础[A];第五期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学习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2 王庆贤;;电磁搅拌的工业应用[A];第五期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学习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3 金茹;许晓东;李本海;;首钢连铸电磁搅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4 吕彦军;麻永林;王贵;孙海明;;电磁搅拌过程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叶枫;季文豪;;电磁搅拌对连铸小方坯的质量影响[A];第六届连续铸钢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李峰;成永久;史凤武;;连铸小方坯电磁搅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忠;刘海平;张元;周德刚;李爱武;蒋海波;;铜管绕组结晶器内置式电磁搅拌研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连铸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爱武;蒋海波;;板坯连铸高磁力电磁搅拌辊技术及应用[A];2008年连铸设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宝峰;;电磁搅拌数值计算及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A];第五期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学习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10 苏志坚;陈进;中岛敬治;赫冀成;;线性电磁搅拌下低碳钢凝固过程枝晶破碎准则[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汤孟欧;环缝式电磁搅拌理论与工艺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2 李伟轩;电磁场在铜连铸中应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吴扣根;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过程数学模拟与实验研究[D];上海大学;2001年
4 李炎华;电磁场影响渣金界面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赵倩;螺旋磁场搅拌对合金内在质量影响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韩辉;电磁搅拌下AZ91镁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凤洋;钢连铸电磁搅拌工艺中磁流体场的数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2 王金辉;末端电磁搅拌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3 刘光明;二炼钢4#连铸电磁搅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4 余岳;方坯连铸电磁搅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楠;末端电磁搅拌对钢连铸坯成分偏析及缩松影响的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振东;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的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2012年
7 郭建设;末端电磁搅拌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健;方坯连铸二冷区用行波磁场电磁搅拌实验室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熠;大方坯结晶器流场优化及电磁搅拌过程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裴红彬;电磁搅拌下圆坯结晶器内夹杂物运动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百木牛;首钢长白连铸末端电磁搅拌应用效果显著[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王民章;优化参数增强电磁搅拌效果[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梁亚 董光军;辊式电磁搅拌在大板坯连铸机上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4 金百刚 王军;电磁装备为洁净钢生产“扫清”障碍[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李占军;宣钢电磁搅拌设备投入生产应用[N];中国冶金报;2005年
6 冶文;电磁冶金技术装备助力钢铁工业振兴[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邓小彬;亚赛电磁 淘尽黄沙始见金[N];鞍山日报 ;2007年
8 肖述兵;铝液铸造的节能之宝——电磁搅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杨爽;Ugine Ardoise 采用达涅利罗特莱克电磁搅拌技术[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高翔;将连铸生产线“武装到牙齿”[N];中国冶金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