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植物油改性润滑剂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植物油润滑性能优良、可资源再生,易生物降解,是良好的环境友好润滑材料,但由于植物油分子中含有双键,氧化稳定性差,且低温流动性差,限制了其作为润滑油的实际应用。本文针对植物油的这两个缺陷,通过化学改性对其性能进行了改进。
1.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合成了菜油乙酯,菜油乙酯氧化易生成油溶性线型聚合物,抗油泥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双键还没消除,易氧化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菜油乙酯的粘度指数很高(VI≥200),可以作为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组分。
2.采用环氧化异构酯化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链的改性豆油,双键得到了饱和,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它们的粘度指数较高(VI107~132),粘温性好,而倾点(-4~-12℃)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随烷链链长增长,改性豆油的运动粘度降低(豆油异构丁酯的粘度小于己酯),粘度指数增大。系列改性豆油中豆油异构丙酯综合性能最佳,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得到的豆油异构丙酯的性能:V40℃=1145 mm2/s,VI为114,倾点-12℃,PB744.8N, D294N30 '0.52mm,其摩擦学性能优于豆油。通过磨斑形貌分析发现豆油异构乙酯润滑的钢球磨斑表面光滑,磨痕浅且尺寸较小,抗磨性能优于以矿物油250BS和豆油。通过AES分析和XPS分析结合现代反射红外分析对它们的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讨。
3.采用环氧化、酯交换和异构醚化新型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链结构的改性菜籽油,双键得到了饱和,氧化稳定性得到改善。它们的粘度指数较高(VI117~149),粘温性好,倾点在-6~-29℃之间,部分改性菜籽油的低温性得到明显改善。改性菜籽油的粘度指数随着脂肪醇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链长的情况下随支链化(异构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改性菜籽油的倾点随着直链醇链长的增加倾点升高,而随着支链醇链长的增加倾点降低;改性菜籽油的抗磨性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强,链长相同的随分子支链化(异构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异辛醇改性菜籽油的综合性能最佳,通过优化条件实验得到的异辛醇改性菜籽油的性能:V40℃=25.20 mm2/s,VI为140,倾点-29℃,PB862.4N,D294N30 '0.50mm。由异辛醇改性菜籽油润滑的钢球磨斑,磨痕浅且尺寸较小,优于以菜籽油和32#机油为润滑剂的钢球表面,通过AES分析探讨了它们的抗磨机理。
4.采用环氧化、酯交换和异构醚化工艺合成了改性蓖麻油1#,饱和了双键,氧化稳定性得到改善;改性蓖麻油1#通过优化条件实验异构酯化合成了改性蓖麻油2#,氧化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改性蓖麻油1#性能:V40℃=90.12 mm2/s,VI为105,倾点-46℃,PB785.0N,D294N30 '0.44mm;改性蓖麻油2#性能:V40℃=64.16 mm2/s,VI为117,倾点-58℃,PB695.8N, D294N30 '0.57mm。改性蓖麻油的粘度指数和倾点得到明显改善,改性蓖麻油的粘度指数和倾点得到明显改善,其低温性能超过了市售的季戊四醇酯。改性蓖麻油2#的倾点和粘度指数优于改性蓖麻油1#,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改性蓖麻油1#润滑的钢球磨斑,表面较光滑且尺寸较小,优于蓖麻油,而改性蓖麻油2#的抗磨性能反而降低,通过AES分析对它们的抗磨机理进行了探讨。
根据L-33-A-93试验方法对豆油异构丙酯、异辛醇改性菜籽油和改性蓖麻油2#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考察,发现其生物降解性好,达到了德国“蓝色天使”的标准,是可生物降解的润滑油。
对豆油异构丙酯和改性蓖麻油2#的应用性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豆油异构丙酯具有很高的粘度,可以代替光亮油与低粘度的润滑油混合调配各种粘度的润滑油。豆油异构丙酯与低粘度聚醚调配的各粘度级别的润滑油低温流动性和摩擦学性能优于同级别矿物油,并具有很好的氧化稳定性,可用作高档次合成润滑油。改性蓖麻油2#的倾点低于-55℃,低温性能和氧化稳定性优良,应用前景广泛,以改性蓖麻油2#为基础油研制的两种新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油基本能够达到或接近MIL-L-7808L的规范要求,可望能够应用在航空涡轮发动机中。
|
|
|
|
1 |
熊丽萍;何忠义;吴细敏;仇建伟;伏喜胜;;无硫磷三嗪衍生物的摩擦学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0年06期 |
2 |
段世杰;毛宗强;;化学改性豆油的合成及其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
3 |
段世杰;毛宗强;;化学改性豆油的合成及其性能[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
4 |
熊丽萍;刘红;何忠义;;新型三嗪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年06期 |
5 |
张予东;李庆华;李宾杰;吴志申;张治军;;改性ZnSn(OH)_6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9期 |
6 |
李湘湘;李文娟;李笃信;;聚酰胺摩擦学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10年12期 |
7 |
曾小军;李芬芳;周茂林;;新型含氮、硫杂环有机硼酸酯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年04期 |
8 |
何忠义;熊丽萍;张少明;;一种硫磷氮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7期 |
9 |
王怿恺;曾祥琼;任天辉;;三巯基三嗪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
10 |
曾小军;李芬芳;周建波;彭学东;曾明;;正辛氧基硼酸钡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2期 |
11 |
熊丽萍;何忠义;徐欢;仇建伟;伏喜胜;;苯胺三嗪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0年09期 |
12 |
王恒;赵智军;;硫化异丁烯与ZDDP复配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7年02期 |
13 |
薛绍玲;林心勇;;化学改性植物油基金属加工液的开发和应用[J];润滑与密封;2008年07期 |
14 |
尤建伟;李芬芳;黄伊辉;;含硼苯并噻唑酯类化合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年11期 |
15 |
李清华;陶德华;王彬;莫云辉;;化学改性豆油的烷链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9年03期 |
16 |
何忠义;熊丽萍;钱良;仇建伟;伏喜胜;;加入无磷三嗪衍生物添加剂菜籽油的摩擦学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1年03期 |
17 |
巩清叶,叶承峰;2-烷基硫甲基噻吩系列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2年06期 |
18 |
曹月平,余来贵;磷酸三甲酚酯和亚磷酸二正丁酯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0年02期 |
19 |
李久盛,饶文琦,曾祥琼,刘维民,任天辉,徐新良;含硫和磷的苯并三氮唑衍生物作为菜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2年02期 |
20 |
田文彦,管浩,唐红,王丽馥;辽河原油的减压渣油深拔蜡并改性制取道路沥青[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