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成人正常眼眶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研究

闫静  
【摘要】:[目的]建立活体眼眶测量方法,便于眶腔发育规律的进一步研究;获得成人正常眼眶骨性径线及眼眶容积的较完备活体测量数据;对眼眶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寻找眼眶容积间接的、简易的测量方法。 [方法]选择正常成年人150例(300个眼眶),其中男性75例,女性75例。进行螺旋CT眼眶横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对扫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重建(VR)后进行观察及测量。 1、在VR三维图像上观察眶上切迹/孔并测量眶口有关径线4条、眶表孔裂有关径线4条、眶上下裂有关径线5条; 2、在MPR横轴位神经-眼平面(NOP)图像上测量眶深、眶内壁长、眶外壁长; 3、在MPR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眶上壁长、眶下壁长: 4、在MPR横轴位图像上测量各层眶腔面积,计算眶容积; 5、对骨性径线及容积进行不同性别及不同眶别的比较,并对骨性径线与容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所选成人眼眶中各指标的观察及测量结果如下: 1、眶上切迹/孔的出现形式有4种:单孔、双孔、1孔1切迹、单切迹。在300个眼眶中分别为111眶(37.00%)、7眶(2.33%)、18眶(6.00%)、164眶(54.67%)。经统计分析,无性别及眶别差异(P0.05)。 2、测量眶口有关径线4条:眶宽——男性37.25±2.10(mm),女性36.73±1.72(mm):左眶36.75±1.92(mm),右眶37.20±1.91 (mm)。眶高——男性36.14±1.88(mm),女性36.52±2.11(mm);左眶36.20±2.03(mm),右眶36.48±2.01(mm)。眶内距——男性22.47±3.26 (mm),女性21.92±2.88 (mm)。眶外距——男性96.80±3.21 (mm),女性95.01±3.29 (mm)。经统计眶宽、眶内距、眶外距男性略大于女性(P0.05),眶高无性别差异(P0.05);眶宽、眶高右眶略大于左眶(P0.05)。 3、测量眶表孔裂有关径线4条:眶上孔到眶上缘距离——男性4.06±1.38(mm),女性3.67±1.18 (mm);左眶3.64±0.68 (mm),右眶3.95±1.24 (mm)。眶上切迹/孔到头矢状中线距离——男性25.00±3.37 (mm),女性23.89±3.15(mm):左眶23.98±3.05 (mm),右眶24.87±3.49 (mm)。眶下孔到眶下缘距离——男性8.08±1.64 (mm),女性7.84±1.28 (mm);左眶7.96±1.31 (mm),右眶7.85±1.61 (mm)。眶下孔到头矢状中线距离——男性27.32±1.99 (mm),女性26.31±1.87 (mm);左眶26.04±1.81 (mm),右眶27.72±1.96 (mm)。经统计眶上切迹/孔到头矢状中线距离男性略大于女性(P<0.05),右眶略大于左眶(P0.05);眶上孔到眶上缘距离、眶下孔到头矢状中线距离无性别差异(P>0.05)但右眶略大于左眶(P0.05);眶下孔到眶下缘距离无性别及眶别差异(P>0.05)。 4、测量眶上、下裂有关径线5条:眶上裂前缘到眶上缘距离——男性42.04±3.85(mm),女性40.71±3.43(mm);左眶41.83±3.61(mm),右眶40.85±3.73(mm)。眶上裂前缘到眶外缘距离——男性36.27±4.22 (mm),女性36.10±3.44(mm);左眶36.45±3.95 (mm),右眶36.04±3.72 (mm)。眶下裂前缘到眶下缘距离——男性18.56±3.05(mm),女性18.22±2.32(mm)左眶18.60±2.55(mm),右眶18.11±2.71 (mm)。眶下裂前缘到眶外缘距离——男性15.65±2.67 (mm),女性15.27±2.09 (mm)左眶15.44±2.38 (mm),右眶15.54±2.36 (mm)。眶口矢状平分面上眶下裂前缘到眶下缘距离——男性26.68±3.28 (mm),女性26.12±2.99 (mm)左眶25.63±3.00 (mm),右眶27.24±3.04 (mm)。经统计眶上裂前缘到眶上缘距离男性略大于女性(P0.05),左眶略大于右眶(P0.05);眶口矢状平分面上眶下裂前缘到眶下缘距离无性别差异(P0.05)但右眶略大于左眶(P0.05);余3条径线无性别及眶别差异(P0.05)。 5、测量视神经孔有关径线5条:眶深——男性39.52±2.43 (mm),女性38.64±2.15 (mm);左眶38.92±2.37 (mm),右眶39.44±2.29 (mm)。眶内壁长——男性37.12±2.70 (mm),女性36.77±2.31 (mm);左眶36.91±2.66 (mm),右眶36.97±2.43 (mm)。眶外壁长——男性45.79±2.40 (mm),女性44.43±1.99(mm);左眶44.84±2.22 (mm),右眶45.44±2.37 (mm)。眶上壁长——男性45.12±2.33(mm),女性43.58±2.03(mm);左眶44.41±2.37(mm),右眶44.41±2.35(mm)。眶下壁长——男性49.36±2.67 (mm),女性48.53±2.61 (mm);左眶49.04±2.78 (mm),右眶48.95±2.64 (mm);经统计眶深、眶外壁长、眶上壁长、眶下壁长男性略大于女性(P0.05),眶内壁长无性别差异(P0.05):5条径线均无眶别差异(P0.05)。 6、眶容积——男性23.59±2.26 (mm3),女性21.00±1.76 (mm3);左眶22.37±2.41 (mm3),右眶22.7±2.45 (mm3);经统计男性略大于女性(P0.05),左右眶无眶别差异(P0.05)。测量的4条眶口有关径线、5条眶上下裂有关径线、5条视神经孔有关径线与眶容积均有相关性且均为正相关,其中眶外距、眶上壁长与眶容积的相关性较高,r均0.9。 [结论]1、螺旋CT扫描后的重建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进行眶骨径线和眶容积的测量;可用于人类眼眶发育规律的研究,也可用于眼眶畸形整复的研究。 2、成年人正常眼眶骨性解剖存在性别差异。测量参考值可作为精确的眼眶整复和重建的参考依据,为各年龄组、少数民族及其它地区的正常值提供对照。 3、眼眶容积与眶骨径线具有相关性,可用一条骨性径线推测眶容积和间接推测其它眶骨径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殿辉,沈天真,金忱,唐峰;胰头腺癌动静脉双期CT扫描与相关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1年04期
2 杨子权,祁吉,张文波,王晖;正常成人眼外肌的CT测量[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年03期
3 张永海,郁慕仪,向兴利,毛辉青;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人脾脏大小CT观测[J];高原医学杂志;1999年01期
4 罗 清,张追阳;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年01期
5 许有生,许克雄,赵富金,王土兴,沈纪林,杨其根,张伟强,吴金兴;主诉无外伤史的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附29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5年03期
6 黄少敏,蒋钰;小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J];宜春医专学报;1995年Z1期
7 程洁敏,王小林,王建华,颜志平,周康荣,李茂全;CT片与电视透视相结合行肝穿刺活检[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6年05期
8 田为中,耿福儒,江韶东;垂体腺瘤CT诊断(附37例分析)[J];江苏医药;1996年11期
9 马春英,刘振寰;围产期脑损伤性智力低下患儿CT改变[J];实用医技杂志;1996年05期
10 徐华,巩若箴;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与临床[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1期
11 杨全新,杨军乐,申富坤,孙弘弘;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年01期
12 沈为忠,张微微,沈婷,王锡娟;单纯疱疹性脑炎的诊治问题附4例报告[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3 侯庆涛,陈瑶,崔元孝;高血压性小脑出血32例临床与CT观察[J];临沂医专学报;1997年04期
14 韩东日,金昌洙,金哲,刘旭生,傅捷,梁峰姬;朝鲜族人脑室CT测量值的年龄性变化[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7年06期
15 米艳娟,高燕军,柳宗元;出血性卒中后并发脑梗塞的CT与发病机制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6 田增民,刘宗惠,李士月,康桂泉,黄红云;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1998年01期
17 郜建卫,陆彬如,李树林,杨斌;丘脑出血54例临床与CT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8年03期
18 杨中祥,田钧,黄云;X线、B超及CT在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19 朱新生,刘文亚,王海涛;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0 曹代荣,倪希和,郑志宁;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CT征象分析(附17例报告)[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广科;;X线(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报告[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李琼;王嵩;马国骏;;湿热内蕴型轻度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乐治文;;支气管内膜结核CT诊断及鉴别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邹文远;;主动脉弓离断的CT诊断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5 赵起;邵成伟;左长京;;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史河水;蒋南川;李欣;吴爱兰;韩萍;刘永华;田志梁;;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邹文远;石思李;李胜;;肝血管瘤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王绍娟;王智涛;刘钊;;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马润磊;李正军;王广生;;肾上腺腺瘤的CT平扫鉴别诊断价值评估[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泮旭铭;;脾血管瘤的CT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兴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生物标志谱与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隋昕;三维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古今;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及心肌桥的影像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邹晓兵;大视场螺旋锥束工业CT的扫描方法与重建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郭威;CT不完全投影数据重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林升;基于CT图像边缘提取的工件应力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李宗剑;基于多尺度几何分析的工业CT图像和体数据特征提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刘鸿圣;64层CT阴性法胆胰管成像技术在婴儿胆道闭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露;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刘锴;急性肺曲霉菌病动物模型建立及肿块型肺真菌病CT影像学特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静;成人正常眼眶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付艳乔;颈静脉球与耳蜗位置关系的CT观察[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挺;CT导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腹腔感染86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徐魁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前倾角变化规律的三维CT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袁玉新;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宋庆飞;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对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许志高;尿毒症肺的CT征象分析及其发生与肌酐、尿素、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锋坦;CT扫描中管电压对辐射剂量和CT值及灌注结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雷鸣;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骨盆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11例病例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丽卓;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盛;嘉兴首次为运河航道照“CT”[N];中国水运报;2008年
2 编译 传说;CT扫描可增加癌症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王迪;CT市场硝烟中外资变阵[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关媛媛 实习生 徐佳;重大工业CT机为“神七”默默奉献[N];重庆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贾洪涛;市区出租车牌照全部使用吉CT专用号段[N];四平日报;2009年
6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罗照春;滥用CT易患癌[N];健康报;2010年
7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主任 曾东林 整理 梁剑芳;口腔科CT有哪些特点[N];健康报;2010年
8 中国医保商会 曹钢;CT高端需求强劲 贸易逆差1.15亿美元[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确诊胃癌慎用CT检查[N];医药导报;2009年
10 百里 编译;CT检测阑尾炎阳性者,手术为最佳选择[N];医药经济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