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与颅脑创伤后β-淀粉样蛋白动态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正常人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含量甚少,但在创伤后其含量可能会大幅度增高,本实验通过对创伤后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的浓度变化,分析亚低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和预后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常温和亚低温大鼠TBI模型,进一步确证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与常规治疗相比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揭示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亚低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分为二部份,第一部分: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8月入住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亚低温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sTBI (GCS≤8分)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其中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留取脑脊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脑脊液中Aβ蛋白含量,并监测期间ICP值及半年后GOS评分,第二部分试验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颅脑创伤+常温组和颅脑创伤+低温治疗组,各组动物均为3只。制作大鼠液压冲击模型。低温组动物创伤后立即应用冰浴降温,维持脑温大约(32±2)℃,常温组只进行打击,不行低温,假手术组只行麻醉及开颅,不给予打击及低温干预,创伤后6小时断头取脑,运用免疫荧光及PCR检测脑组织Aβ含量。
结果:第一部分结果示:创伤后脑脊液中Aβ蛋白于术后第3天变化明显,而且Aβ升高明显的患者,其ICP值较高,GOS评分较低,预后较差,第二部分试验结果示:正常组及对照组Aβ含量无明显改变,创伤+常温组可见Aβ明显升高,颅脑创伤+低温组脑组织中Aβ明显较正常组升高明显,但升高幅度较创伤+常温组低。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Aβ的表达及ICP水平并提高患者预后,Aβ作为一种新生物标记物,其动态变化与颅脑创伤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Aβ含量变化作为患者预后一项评定指标。
|
|
|
|
1 |
张赛;镁离子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2 |
雷鹏;地塞米松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甘肃医药;1994年03期 |
3 |
李良兴,李宇平;血府逐瘀汤治疗颅脑创伤后癫痫3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
4 |
王国良,朱诚,张光霁,卢亦成,江基尧;猫急性实验性颅脑创伤模型的建立[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
5 |
刘军,高海宁!224003,孙宏俊!224003,刘海安!224003;颅脑创伤患者记忆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
6 |
杨新宇;分子生物学治疗方法及其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J];人民军医;2000年11期 |
7 |
任红兵;;颅脑创伤后脑梗死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9期 |
8 |
姜伟;孔繁学;;化瘀荣脑汤治疗颅脑创伤后遗症67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2年01期 |
9 |
柯祺,许灼新,周守国,李均洪;急性颅脑创伤CT表现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8年04期 |
10 |
伍建明,王以国,付友增,邓志刚;颅脑创伤CT环池改变的临床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2期 |
11 |
张赛,只达石,刘敬业;亚低温和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治疗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1年01期 |
12 |
梁海乾;颅脑创伤后脑血流的监测技术新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
13 |
张赛;杨树源;;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创伤展望[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4 |
刘剑波;刘世玉;丁冬梅;;颅脑创伤后进展型出血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年03期 |
15 |
刘永;姚海军;奚才华;吴思荣;金均;惠国桢;胡锦;周良辅;;2004年江苏省4196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
16 |
滕宏伟;薛新潮;;创伤性脑积液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34期 |
17 |
;亚低温治颅脑创伤效果最佳[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8 |
朱诚,江基尧,于明琨;我国颅脑创伤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
19 |
蒋艳,周传菊;27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体会[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20 |
;《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出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