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和囊性动脉瘤的超微结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的病因有脑血管畸形和囊性动脉瘤。其中,在脑血管畸形(cerebro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中最为常见的为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约为95%),为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所至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常导致颅内出血、癫痫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而囊性动脉瘤(cerebral saccular aneurysms,CSAs)病是颅内动脉血管壁的囊性扩张,好发于血管壁的薄弱处,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起病急、进展迅速、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CVMs发生和发展机制仍不明确。AVMs和CSAs的组织学研究可帮助探索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目前,他们在光镜下的组织学研究已较为完善,但其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的研究却很少见著报道。John H Wong等曾对AVMs及海绵状血管瘤(CMs)进行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病理特征的对比,指出AVMs的内皮细胞脱落现象。Kichard Meyermann与Yasargil与1978年对76例CSAs进行系统的超微结构病理研究,对CSAs获得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超微结构病理特征。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CSAs及AVMs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我们通过应用透射电镜,研究AVMs及CSAs的超微结构病理特征,试图阐明AVMs和CSAs结构的区别及进一步探讨两者在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今后在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深入研究提供佐证。
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设计为三组:颅内囊性动脉瘤(CSAs)组,动静脉畸形(AVMs)组,正常对照组。颅内囊性动脉瘤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4-66y,平均为45.6y;AVMs 6例,其中男6例,女二例,年龄17-47y,平均为28.8y;正常对照4例,均为颅脑外伤的病人,本次实验所获得的所有标本均为手术中取得。所取标本为,颅内动脉瘤的囊壁、AVMs病灶与脑外伤后挫伤脑组织周围的正常对照血管。标本自术中切除后迅速浸入0~4℃固定液中,可置于4℃冰箱中保存。在24小时---72小时内,经0.1mol/L磷酸缓冲溶液漂洗。浓度梯度递增的乙醇和丙酮中脱水,环氧树脂包埋。1%甲苯胺兰及醋酸铀染色,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病理改变。
天津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l、正常对照血管的超微结构,血管壁各层结构保持完整。内皮
细胞细胞连接保持完整。内皮细胞间隙无增大,平滑肌细胞梭形,呈束状排
列。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2、病灶处的内皮细胞形态呈正常扁平状或梭形,
核为卵圆形。AVMS所有的细胞连接保持完整。内皮下层未见内弹力层或内
弹力层菲薄存在,胶原纤维束紊乱,平滑肌细胞发育不良且数量稀少。AVMS
中的供血与引流血管表现正常的超微结构特征:具有完善的基层,内膜,中
层和外膜。AVMS病灶中的供血血管则有正常形态的平滑肌细胞。3、只有
少数动脉瘤标本可见内皮细胞层。并且大多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内皮
细胞坏死剥脱或空泡变性。内皮细胞间隙增大。管腔中可有血栓性机化组织。
内弹力层的物质非常稀少,在不同厚度的瘤壁各层中,内弹力层己破裂成碎
片。大部分平滑肌细胞增生延长,而增生的细胞呈星形,且具有增宽的内质网,
胞质同纤维母细胞相似,合成胶原纤维。
结论:1.AVMS与 CSAS的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有明显不同:内皮细胞 AVMS
完整正常,CSAS脱落变形.内弹力层AVMS存在但菲薄,CSAS内弹力层破碎消
失。平滑肌层AVMS平滑肌细胞发育不良且数量稀少,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
CSAS中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延长,而增生的细胞呈星形,且具有增宽的内质网,
胞质同纤维母细胞相似。胶原纤维代偿增生。
2.内弹力层与平滑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脑血管畸形及
CSAS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超微结构病理的改变,CSAS更可能是建
立在脑血管特有的结构特征基础上,由后天多发因素造成的动脉管壁的退形
性改变。AV\IS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至的畸形血管团。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