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摘要】:
目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中间产物。血中HCY浓度增高(高HCY血症)与各种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了解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简便、准确、易于临床应用的检测血浆HCY水平的方法,并选择部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其血浆HCY水平的变化、HCY在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讨HCY水平升高是否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强烈而独立的危险因素,以及高HCY血症与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同时利用饲喂过量蛋氨酸的方法建立高HCY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高HCY血症对动脉血管损伤的病理改变,同时初步探讨叶酸和VitB_6对高HCY血症损害的保护作用。
方法: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的方法,以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化试剂,柱前衍生化;磺基同型半胱氨酸作为内部标准品;样本分析采用梯度洗脱程序,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335nm,检测波长为455nm。
临床研究:以12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5.05±10.31岁,年龄范围37-85岁)。及123例对照者(其中男性83例,女性40例,平均年
临床医学博十论义
龄55.26 t 7.63岁,年龄范围38刁o岁)为研究对象,采用病
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
据病变受损动脉和发病情况又分为四个亚型:脑小动脉病变
型(腔隙性脑梗塞卜脑大动脉病变型(单发脑梗塞卜多发性脑
梗塞型(混合梗塞组卜TIAS等。详尽的病史询问、全身系统
t。、,。-…。L。-。L…一、。,。。,。L。、。
及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
史、既往TIAs或脑血管病病史和血管病家族史等。血液检查
包括空腹血浆HCY水平、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纤维蛋白原、BUN等。
动物实验:采用进食过量蛋氨酸的方法诱发动物高HCY
血症.采用健康雄性家兔 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6 .q。
正常对照组喂普通兔饲料;高蛋氨酸组喂普通兔饲料添加1%
的蛋氨酸;药物干预组喂普通兔伺料添加1%蛋氨酸及叶酸
3mg+VtB*/天/只。实验周期为 3个月。分别测定各组
动物实验前后的血浆HCY及血清叶酸水平,并对主动脉、颈
动脉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现察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
血管病变情况。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for Windows.0统计软件对所
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血浆同型半脱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可
使样本中的内标和同型半耽氨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石 和
6.lmin,能与其他峰有效地分离.
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平均HCY水平
为 14二土 5.8 p mo*,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0.It 5.lp mo*
(P<0.000)、如果按照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 2倍 SD为高
HCY血症的诊断标准,则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高HCY血
症的发病率为230,而对照组仅有2%的人有高HCY血症,
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刀石7,P叩.加I)。缺血性脑血管病
4
临床医学附十论义
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5.Iii 0.3岁,高于对照组的55.o。7.7岁
(P<o.00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血管
病既往史和家族史及吸烟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功.05);另外,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收缩压、空腹血
糖水平也较对照明显增高(P<0刀1)。**Y水平有随年龄的
..,-_-_,。,…..L。-._t。一、。—。
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的
HCY水平来见有性别之间的差别。有高血压病史者,其 HC Y
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而有无糖尿病、高脂血症、
吸烟、TIASS或脑血管病史及家族史者,其 HCY水平之间均
无显著差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史和吸烟以及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HCY水平有关(P<0.05人 在统计时控
制年龄和高血压病史后,HCY水平仍与血管
|
|
|
|
1 |
宋迎;;口服维生素B6、叶酸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年07期 |
2 |
王鸿雁,潘旭东,韩仲岩;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
3 |
刘颖,李永杰,高旭光;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J];医师进修杂志;2005年19期 |
4 |
邢岩,潘旭东,张雅妮,马爱军,张成森,吕振华;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血管病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
5 |
刘国荣;李月春;曹英;周彦儒;闫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脏血管病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3年04期 |
6 |
王慧茹;张淑东;张淑敏;;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
7 |
谭铭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建议(1995年)[J];中国乡村医药;1996年02期 |
8 |
赵玉芳,江晓津,鞠兴东,陈荣;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现代医学;2003年05期 |
9 |
靳轶敏,胡洁,乔芳芳;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10 |
肖作平;早期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01期 |
11 |
王莹,张朝东;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3期 |
12 |
王敬芬;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体会[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
13 |
鄂瑞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透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关系[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4年04期 |
14 |
徐慧琴;刘功传;程光华;张新路;;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水平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
15 |
谢瑞满;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1998年01期 |
16 |
张涛;;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7年09期 |
17 |
周文卫,叶盛德;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7例[J];甘肃中医;1995年03期 |
18 |
韩辉,靳轶敏,付君,乔芳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年03期 |
19 |
李振英;朱惠萍;刘力;梁琳琳;;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1期 |
20 |
童海江;王亚玲;王林;夏伟仁;施敏;陆亚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cy和IGF-Ⅱ测定的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