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摘要】:
背景和目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临床研究发现,虽经积极的抗凝和溶栓治疗,部分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内的栓子仍未能完全溶解,以至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影响肺动脉内血栓溶解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栓子本身具有溶栓抵制的特性,主要是基于栓子内PAI-1水平的升高。另一方面,栓塞局部环境内凝血和纤溶因素的变化可能对栓子的溶解也起着一定作用。本研究从凝血系统的启动因素—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以及纤溶系统中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着手,研究栓塞肺动脉组织内各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栓塞局部环境凝血和纤溶的变化及该变化对血栓转归的影响,同时研究肺栓塞对全身其它组织凝血和纤溶带来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建立家兔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模型,按栓塞时间将其分为栓塞3小时组、8小时组和24小时组,并建立各自的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取材肺栓塞家兔的栓塞肺动脉和未栓塞肺动脉(栓塞远端和/或无栓塞的肺动脉分支),以及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家兔的正常肺动脉组织,同时取材各组家兔的主动脉、心脏、肝脏和脂肪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这些组织TF、TFPI、PAI-1 mRNA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栓塞和
天津医科大学 博士研究主学位论文
于常家兔肺动脉、主动脉卜PA和PA-1的抗原表达水平。
实验一.实验性家兔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模型建立
结果:1.建立模型成功率高达87.180(34/39),死亡5 /q。2.每只肺栓塞
家兔肺内可发现2-5个栓子。大多位于肺动脉段和亚段水平。栓塞后3小时
和 8小时,肺动脉内栓子基本完整,未见溶解和破碎;栓塞后24小时,栓
子部分溶解,其中部分血栓被推向肺动脉远端。结论:沿颈静脉插管注入自
体血凝块制作的急性肺栓塞模型成功率较高,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是研究
急性肺栓塞的理想动物模型。
实验二急性血栓性肺栓塞超微病理改变
结果:1.栓塞后3 小时,内皮细胞部分脱落,有极少量蛋臼质凝结;平滑
肌细胞呈合成型,胞浆蟹足状,核仁大,胞核和胞浆暗染,向内皮表面游走
移位;内皮下成片蛋白质沉着,淋巴细胞活化。2.栓塞后S小时,部分内皮
细胞脱落:内皮下水肿,液压增高,可见散在游离红细胞;内皮下淋巳细胞
浸润,可见浓集的多量蛋白质沉积;内膜成纤维细胞功能不良:平滑肌细胞
暗染,呈类凋亡(nara下 \ 表浅部平滑肌细胞多呈蟹足状,胞浆
呈合成型;深部平滑肌细胞相互平行,呈梭形收缩型。3.栓塞后24小时,较
严重大片内皮细胞脱落,局部血浆蛋白沉着:内膜下平滑肌细胞移位接近内
工剥脱的课面:内膜下水肿,局部液压增高;部分内膜平滑肌细胞萎缩、变
暗,显示核功能不良,呈类凋亡:内膜基质水肿显著,淋巴细胞活化;内膜
基质肥大细胞活化,在其临近有肥大细胞颗粒抛出、释放,并见个别肥大细
胞颗粒排空呈空囊,核固缩凝集。结论:急性肺栓塞后,栓塞局部肺动脉受
损,组织和结构发生改变,其中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表明损伤血管重构
过程。组织损伤后一些炎性因子以及活化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部分细
胞因子,在病变的发展中也起着一定作用,推测可能对局部凝血和纤溶产生
影响。
实验三.急性血栓性肺栓塞TF在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1.肺栓塞后 3小时和 8 /h时,栓塞肺动脉TF mRNA水平显著高于
7
天津医科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未栓塞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未栓塞肺动脉、实验对照组肺动脉TF表达半
定量值,3小时组分别为 1j 土0.ZI,0.40土0.29,0.84土0.26(P(.01);
8个时组分别为0.84土0.22,0*5上0.05,0.78土0.38(P( of)。24小时后
未栓塞肺动脉仆表达开始增强,三组数值分别为0.72土0.55,1.15to.27,
1刀1土0.02,三者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心脏TF表达在不同栓
塞时间组有统计学差异,栓塞3小时、8小时和24小时组分别为0厂7上0.54,
0.刀士0.卜,0二3土019叩<0.0引:栓塞8小时和N小时组心脏仆表达亦
低于各自对照组,分别为0。31土O.11,0.52上0.02(P<0.05)和0.23土0.19,
0.54士0.08 P<0.05)。3.肺栓塞后主
|
|
|
|
1 |
熊治权;;肺栓塞症382例尸检材料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
2 |
叶燕湘;;可疑肺栓塞的临床诊断[J];吉林医学;1987年04期 |
3 |
吴瑞英;王洪忠;;肺栓塞1例误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1989年11期 |
4 |
吴振华,裴著国,王纯正;胸痛(疑诊肺栓塞)[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4年03期 |
5 |
王琼;1例剖腹产产后出血并发肺栓塞的抢救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08期 |
6 |
陶丽,屈惠杰,张翠平;肺栓塞2例误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6年03期 |
7 |
李珺,戴胜利;前列腺切除术后肺栓塞6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年12期 |
8 |
李念虎,李昭辉,金星,刘敬敏,周涛,秦红松;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13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9 |
李雪丽,穆海玉,周宇廷;肺栓塞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伴巨大P波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05期 |
10 |
赖爱鸾!100038北京,张建生!100038北京,吴庆庆!100038北京;妊娠合并肺栓塞猝死一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7期 |
11 |
夏雪琴,匙玉华,孙静;子宫全切术后肺栓塞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2 |
程显声;采取切实步骤提高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肺栓塞共识会纪要[J];中国医药导刊;2001年03期 |
13 |
程显声;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
14 |
李大刚,程兆忠;多发性骨髓瘤并肺栓塞1例[J];临床医学;2003年11期 |
15 |
许俊堂;肺栓塞的发病率和常见原因[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年02期 |
16 |
孙常成,韩先起,时玉英;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栓塞1例[J];实用全科医学;2003年04期 |
17 |
黄柿兵;增强螺旋CT扫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8 |
平措,王毅;大剂量尿激酶救治肺栓塞1例[J];西藏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
19 |
梁金荣,张宇宁;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04期 |
20 |
于卫中
,江志勇
,孙荣荣
,杨建秀
,王洪智
,王从光;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