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3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因、药物治疗、预后等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宏观上我院、我科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变化,也为今后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的诊断、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对我院既往30年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预后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2025例入选,共3031例次。男女各半,平均年龄(61.17±14.73)岁,男性的平均年龄高于女性(P<0.001),分别为(62.46±14.41)岁和(59.88±14.92)岁。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年龄趋于老龄化,60以上的比例达到61.5%,其中80岁以上占6.1%。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第一位病因逐渐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过渡到了冠心病,冠心病在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4.1%、31.4%和64.1%(P<0.001)。而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从七十年代的61.3%降至八十年代的47.8%,至九十年代则仅占21.4%(P<0.001),在病因中降至第二位。另外,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有性别和年龄的分布特点,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以女性为多(P<0.001),而冠心病(P<0.001)、扩张型心肌病(P<0.001)、肥厚型心肌病(P<0.05)则以男性居多。65岁以下分布居多的是风湿性心脏病、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而65岁以上分布居多的病因是冠心病(81.9%),冠心病在65岁以下的仅为23.4%(P<0.001)。入院时的心功能以NYHAⅢ和Ⅳ级为主,二者的比例占85.1%,而且在三个年限中也呈现此趋势。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药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摘要
物仍然以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酷制剂等为主,总体的应用比例分别为
772%、77.6%和81.1%。ACEI制剂、p一受体阻滞剂、。+p一受体阻滞剂、血
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的应用逐年增加,其中,ACEI制剂、p一受体阻滞剂的
应用比例分别由八十年代的34.90/乞、1 8.4%增加到九十年代的79.1%、23.2%
(尸0.001)。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总的住院好转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4.4%和
8.6%,住院好转率逐年上升,在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分别为75.3%、82.5%和
86.7%(尸0.001)。而住院病死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6.0%、11.2%和6.4%
(尸0.001)。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死因依次为泵衰竭42.7%、并发的或合
并的脑栓塞等26.3%、碎死占14.1%、心律失常占12.6%和心源性休克占4.3%。
与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住院病死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入院时心功能
NYHAIV级及合并高血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在30年间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演变为冠心病;对慢性心力衰竭住
院病例的治疗仍然以传统的药物利尿剂、洋地黄制剂为主,ACEI、p一受体阻滞
剂等制剂的应用比例在逐渐增加,但是未达到所推荐的应用程度;慢性心力衰
竭住院病例的住院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入院时的心功能NYHAW级和合并
高血压。
|
|
|
|
1 |
史乃楷;;难治性心力衰竭的处理[J];医卫通讯;1978年01期 |
2 |
林修功;;心力衰竭非洋地黄类药物治疗[J];人民军医;1985年04期 |
3 |
Katz AM;丁怀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危害性[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7年01期 |
4 |
王毓梧;;慢性心力衰竭证治举隅[J];中原医刊;1991年05期 |
5 |
陈金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时下肢的经皮氧张力监测[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91年04期 |
6 |
刘厚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夜间加重的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7 |
李辉,李晓宇,关宜光;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8 |
侯玉萍;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
9 |
邬瑾,陈立功;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
10 |
陈耀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3期 |
11 |
吴宪红,田文华,曲彦慧;高龄心衰患者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12 |
张赛丹,张盛玲,周宏研,李慧颖,桂庆军;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舒缩功能的评价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
13 |
赵玉英,智光;左心室舒张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4 |
侯云英,范秀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5年11期 |
15 |
钟云权;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05年14期 |
16 |
吴兴;王晓萍;张伟民;;6min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7年01期 |
17 |
段徐;凌峰;王振东;于忠;金建芬;;超声指导下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例[J];浙江医学;2007年08期 |
18 |
张铁须;;时间可影响非住院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的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年06期 |
19 |
姜青文;于守宏;;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0例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年01期 |
20 |
李新立;周宁人;;慢性心衰,治疗不能慢[J];家庭医药;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