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肿瘤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刘文天  
【摘要】:背景和目的:在我国,胃癌仍是肿瘤性死亡的首要原因。胃癌的发病经历慢性萎缩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到胃癌的过程。慢性萎缩胃炎、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公认的胃癌前病变,也是胃癌研究的难点。如何对癌前病变进行监测并及早进行治疗,一直是提高胃癌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研究,致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受到了广泛的重视。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目前克隆疾病相关基因十分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差异显示方法筛选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的特异性基因,从分子水平认识这一发展过程的微细转化规律,可以在肿瘤发生之前及早提示胃癌发生的危险及发展趋势,及早进行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1.差异条带的筛选和分离: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方法筛选并分离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切胶并获取差异条带,进行PCR再扩增。 2.差异条带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将cDNA片段与质粒连接,经蓝白斑筛选,克隆差异条带。提取质粒后,EcoR Ⅰ酶切鉴定克隆的cDNA片段。应用末端双脱氧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在互联上网上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数据库,经BLASTN软件检索,进行同源性对比分析,获取cDNA片段与GenBank数据库库已知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将未找到高度同源序列的cDNA片段序列提交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GenBank数据库,获取新的表达序列标签登录号。 3.验证和检测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提取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胃豁膜组织 的总RNA,以cDNA片段为模版制备地高辛标记的cRNA荧光探针,进行 Norther:印迹杂交,验证CDNA片段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将三种组织的总 R叭逆转录为cDNA,依据基因片段序列合成上、下游引物,以合成引物进行 PC尺扩增。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以目的基因与内参照(日一aC t in)积分 吸光度的比值,进行半定量的表达水平的检测。 4.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及分析:应用5‘末端快速扩增法(raPid amp 1 1 f 1 Cation of eDNA end,RACE)扩增一个新基因片段的全长序列。依 据基因片段的已知序列合成基因特异性引物(GSP),以基因表达的全长mRNA 为模版逆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版,应用GSP和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 a mix,UpM)为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延伸的新基因片 段。克隆基因并测序,确定新基因全长序列。通过NCBI网站ORF finder软 件和Bioedit软件确定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pen reading frame,ORF), Map V iew软件确定其染色体定位。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数据库(Series an七,iysiS Of gene express,SAGE)检测其组织分布以及RT一PeR检测在其它 组织中的表达。应用Bioedit软件和互联网上蛋白数据库软件分析蛋白序列 基本特性、酶切位点、亚细胞定位、功能位点以及二级结构预测。 结果:切胶分离了30个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经过筛选和PCR再扩增, 获得12个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经同源性比较发现,4个基因片段在GenBank 数据库中未找到高度同源的序列,在GenBank获得了新的EST登录号。其余 8个基因片段均发现有与之高度同源的已知基因序列。其中,一个基因片段 与血影蛋白基因高度同源,一个与CDg基因高度同源。一个与核糖体蛋白524 基因高度同源,另外5个片段的同源序列基因的功能尚未确定。Northern印 迹杂交验证4个新的EST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差异显示表达结果相一 致,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癌前组织中各基因表达水平介于正常与胃癌之间,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说明胃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是经过癌前病变这一中间环节而逐步转化的。 半定量RT一PCR验证血影蛋白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癌前病变到 正常组织,其表达水平呈现逐步减低的趋势。CDg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 显低于正常胃勃膜及癌前病变组织,癌前病变组织也较正常胃勃膜表达减低。 应用5’RACE方法获得大小849bp的条带,发现一个SOlbp的完整ORF,表 达166个氨基酸序列。染色体定位于染色体 3pZI,RT一PCR验证发现其在正常 食管及结肠豁膜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结肠癌、肝癌以及正常肝组织中低 表达。SAGE分析显示在脑成神经管细胞瘤、乳腺正常间质组织、脑室管膜细 胞瘤有较高的表达。蛋白序列分析显示蛋白序列中丝氨酸、精氨酸含量最高, 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与线粒体,未发现有跨膜区域、与磷酸丙糖脱氢酶 (GAPDH)具有310/0的同源性。二级结构分析属于混合性结构,为球形蛋白。 结论: 1.在国内、外首次应用差异显示方法研究胃癌前病变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并分离出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一些差异表达基因片段,从分子水平揭 示由正常胃豁膜、癌前病变到胃癌发展中的转化规律。 2.通过克隆和测序首次发现4个新的基因表达片段,并在GenBank获得新 的EST登录号。发现8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片段,对进一步了解 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均具有的重要意义。 3.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新基因片段表达,确定其表达规律。发现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立东;郭花芹;杨观瑞;;有癌和无癌家族史青年人食管上皮癌前病变的研究[J];肿瘤基础与临床;1991年02期
2 王勉镜;高孟林;文世骏;王家璧;龚卓;;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随访调查[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2年02期
3 赵卫星;杜华贞;张明彩;任金萍;和瑞芝;千高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核仁组成区蛋白定量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崔晓梅;章魁华;;口腔癌前病变粘膜的上皮—结缔组织分离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5 倪晓谦,奚伟红;小剂量维甲酸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11例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1996年02期
6 周曾同,周永梅,张昱昱;金地鼠颊囊癌前病变模型的BrdU动态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7 李福山;广东省第13届肝癌及癌前病变学术研讨会纪要[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邱峰,邓祥雄;益气清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8例[J];福建中医药;2002年01期
9 张万岱;姚永莉;宋于刚;张亚历;张振书;;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年04期
10 姚永莉;张万岱;宋于刚;张亚历;张振书;刘晓霞;;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年04期
11 申素芳,潘莹,陆淑云;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80例临床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2 路成吉;申素芳;潘莹;;不同剂量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疗效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08期
13 果海娜,刘旭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与病理细胞学形态相关性的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年04期
14 石破;控制癌症,我们还能做什么?[J];南风窗;2005年18期
15 王宇;魏永祥;田媛;王效军;杨光;刘畅;戴建新;李春明;吴再军;;端粒酶hTRT mRNA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表达[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1期
16 黄颖锋;赵晓航;王贵齐;刘芳;周兰萍;;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I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J];中国癌症杂志;2006年07期
17 王国清;;内镜粘膜切除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09期
18 张甦琳;孔维佳;;喉鳞癌与癌前病变中PCDGF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意义(英文)[J];中华慢病杂志;2006年02期
19 王立东;;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0 黄明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爱莉;张敬涛;李静蔚;殷玉琨;;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乐真;;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研究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汲振余;赵立群;杨观瑞;杨小静;裘一兵;;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HIF-1α、Bax和Survivin的表达对光动力学疗效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4 孙抒;李龙山;智慧兰;安天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的检测[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殷操;陈华;李凤舟;;高频电刀电凝治疗口腔黏膜良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宋爱莉;;乳腺癌癌前病变诊疗进展[A];山东抗癌协会普外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孙旸;范文生;刘慧;陈乐真;;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前病变(EmGD)及其宫外病变(附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陶振峰;肖淑芬;邵永良;李晓明;;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微创激光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杨观瑞;赵立群;及振余;;影响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PDT疗效的分子机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10 李静蔚;陈宏志;刘晓菲;;温阳散结法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振国;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马沛卿;多种细胞衰老标记物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刘文天;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肿瘤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4 阮氏秋河;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王贤文;鼻咽癌前病变证素计量辩证规范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卢标清;痰瘀在喉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陆为民;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王道存;河南高低发区食管/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蛋白质质谱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曹志群;芪莲舒痞颗粒对CAG癌前病变临床及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陈学东;气虚体质状态与二亚硝基哌嗪相互作用致鼻咽癌前病变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宝春;p53、c-myc基因蛋白及PCNA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贡明才;胃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Rb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2年
3 赵克学;益气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王尊松;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与病理组织学和hTERTmRNA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冬梅;解郁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观察及对VEGF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李红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TSLC1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D];兰州大学;2009年
7 朱祯澍;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p16、c-erbB2蛋白表达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1年
8 王婉;芳香化酶在乳腺癌及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洋;山东省肥城农村食管癌筛查及居民认知现况和早诊早治意愿调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10 孟妍;抗性淀粉对AOM诱导的大鼠肠癌肠道功能及癌前病变作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晓峰通讯员 李晓莲;中药抑制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N];健康报;2007年
2 李霞;中药可防治肝癌癌前病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陈媛媛;女性朋友需要注意的三种癌前病变[N];家庭医生报;2008年
4 ;胃部“癌前病变”调理四要领[N];医药导报;2007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李梅浠;三大癌症会传染[N];健康时报;2010年
6 记者 傅冬红;癌前病变加重 胃癌发生增加[N];健康报;2001年
7 张中桥;别拿“不死的癌症”吓唬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盲目“排毒”小心癌前病变[N];医药导报;2007年
9 张禹;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余宏迢;肠息肉 重要的癌前病变[N];健康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