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腔内热疗辐射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研制的鼻咽癌腔内热疗辐射器在肌肉体膜和兔大腿模拟鼻咽腔内的热场分布,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加热天线的结构和长度,优化热场的分布。研究使用该热疗辐射器行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热增强比和毒性反应,为该热疗辐射器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试验数据。
方法:本研究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制作肌肉体膜,用液晶膜显示腔内热疗辐射器的热场分布;在体膜内挖一空腔作为模拟鼻咽腔,把辐射器和测温探头放入空腔内,分别测定模拟鼻咽腔辐射器旁、两侧壁和底壁的温度;将6只实验兔制作模拟鼻咽腔,分别测定模拟鼻咽腔辐射器旁、两侧壁、顶壁和底壁的温度,测定距模拟鼻咽腔内辐射器0.5、1.0cm垂直深度处肌肉的透热温度,测定模拟鼻咽腔顶壁骨壁外的透热温度。第二部分为将70例初治鼻咽癌按治疗方法随机归入两组:腔内热疗联合放疗组(热放组)35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5例。热放组热疗采用915MH_Z微波热疗,肿瘤表面温度42-43℃,加热时间40分钟,每周1-2次,共4周。全组病人放疗采用6MVX线和10MEVβ线,鼻咽癌原发灶D_T70-80G_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D_T60-70G_Y,分割剂量为2G_Y/(次·d),5次/周。分别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并计算热增强比。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第一部分液晶膜显示相当于鼻咽腔的顶壁、侧后壁和后鼻孔的位置热场分布较好,体膜内模拟鼻咽腔各测定点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为辐射器旁、侧壁、对侧壁和底壁;兔模拟鼻咽腔各测定点的温度由高到低排列为辐射器旁、侧壁、顶壁、对侧壁和底壁(F=673.38 P0.01),腔内热疗辐射器在有循环的活体动物组织的有效透热深度为1cm,模拟鼻咽腔顶壁骨壁外的温度比鼻咽腔温度平均低3℃(t=8.2 P0.01)。第二部分显示热放组与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7%、31.4%,有效率分别为97.1%、77.1%,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
|
|
|
|
1 |
黄美仁;浅谈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综合护理[J];当代护士;1996年07期 |
2 |
黄国贤;;中医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临床体会[J];广东医学;1996年09期 |
3 |
孔琳,张有望;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神经系统后遗症[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9年03期 |
4 |
黄洁莲,卓小玲;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
5 |
陈然;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年02期 |
6 |
张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1997年06期 |
7 |
宫福花;高压氧加放疗联合治疗鼻咽癌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8 |
付尚志;鼻咽癌放射治疗研究现况[J];临床军医杂志;2003年03期 |
9 |
孙扬,祝玲,杨爱仙;鼻咽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0 |
李金伟;王蓉;张群贵;吴伟;吴修洪;温盛瑛;丁金泉;林松焕;;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1 |
王永清,马中骥;青少年鼻咽癌48例放射治疗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2年04期 |
12 |
邢德智,郭敏花,刘海德,王晓东,李殿祖;6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临床分析[J];齐鲁肿瘤杂志;1996年03期 |
13 |
赵宏,张玉书,马素兰;9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年02期 |
14 |
孙智莲;;5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1期 |
15 |
韦艳华;毛丽莉;;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6年06期 |
16 |
吴宁波;陈韵彬;;鼻咽癌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CT与MRI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2008年04期 |
17 |
白守民;薛卫平;谢德荣;刘宜敏;卢泰祥;;16例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患者放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2期 |
18 |
梁传余,刘永惠,安惠民;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留肿瘤观察(附76例分析)[J];华西医学;1994年01期 |
19 |
王奋,陈显钊,唐启信;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61例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4年05期 |
20 |
杨秋燕;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蛇志;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