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及人子宫蜕膜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在米索前列醇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比较口服100mg或200mg米非司酮,24(±2)h或48(±2)h后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800ug用于停经≤49天、50~56天、57~63天的早期妊娠的流产效果;研究人类早期妊娠子宫蜕膜上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及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与妊娠期限的关系,为拓宽药物流产期限寻求临床及基础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将150例名停经63天内的早孕妇女,按≤49天、50~56天、57~63天编号后,随机分入5个试验组:组1:行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组;组2:口服100mg米非司酮24(±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3:口服100mg米非司酮48(±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4:口服200mg米非司酮24(±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组5:口服200mg米非司酮48(±2)h后阴道放米索前列醇800ug组,每组30人。比较四种药物流产方案在三个不同妊娠期限的完全流产率、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病人的感受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吸宫术后及药物流产后子宫蜕膜组织上PR、ER、GR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限的关系,比较不同剂量及不同的作用时间的米非司酮对PR、ER、GR表达的影响及与妊娠期限的关系。结果:四个药流组的完全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四个药流组口服米非司酮后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50%、23%、57%,两个48h组的发生率高于两个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个药流组在放米索前列醇后胃肠道副作用比口服米非司酮后出现的胃肠道副作用都有所下降,尤其是两个48h组,下降的比较明显,但与两个24h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四个药流组在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相关的其它副作用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在病人的感受性方面,两个48h组病人感觉腹疼较重的发生率低于两个24h组,
|
|
|
|
1 |
曹惠兰;“药流”勿在家里流[J];中国健康月刊;1995年10期 |
2 |
杨再兰;药物流产致过敏性休克1例[J];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10期 |
3 |
张百成,张影,张静环,刘振洪,刘立丽,柳兴印,曹林,朱慧民,王澍,顾群;药物流产中应用中药坤流安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年02期 |
4 |
李国华;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5 |
孙晓晖,范洪菲,李贞淑,王艳杰,林义家,韩世愈,孙云桥;B超在药物流产中的监护意义[J];黑龙江医学;1997年08期 |
6 |
金英,欧阳朝晖;药物流产在不同孕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
7 |
张锐;;产科门诊[J];父母必读;2000年12期 |
8 |
王显芝,杜丽霞;B超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价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9 |
李萍娟,李惠娟;中西医结合药物流产100例报告[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3期 |
10 |
徐桂芳;子宫体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的关系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年02期 |
11 |
连冰娟;280例药物流产的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02年04期 |
12 |
殷丽丽;药物流产副反应的初步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刘为玲,李芳,史文惠;10~14孕周药物流产9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3期 |
14 |
Tschudin S.,Zanotelli D.
,Bitzer J.
,Holzgreve W.
,朱国栋;药物流产,尤其是流产后控制、宫腔内残余物处理及后续避孕措施中的经验[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
15 |
赵红艳;李洁;申昌菊;;B超检查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14期 |
16 |
杨玉秀;;孕囊大小与药物流产率关系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6年10期 |
17 |
安进;张滨;;140例哺乳期产妇药物流产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13期 |
18 |
胡小云;邓顺莲;;药物流产63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0期 |
19 |
佟玲;;阴道超声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0期 |
20 |
卢凤英;;带器妊娠实行药物流产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