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人工晶体眼的调节融合立体视研究
【摘要】:目的 伴随白内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晶状体的日趋完善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功能的期望值愈来愈高,不仅要有良好的视力,而且要有良好的功能视觉,具有良好的融合和立体视。融合与立体视是人体的重要视觉功能,使人感知外在物体的三维空间,准确判断周围物体的大小、方向和距离。应用综合验光仪和同视机立体视图等检查白内障术后患者,对其进行调节、融合、立体视检查,获得定性和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其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帮助患者不但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而且获得明显的视觉质量的提高。
方法 对天津眼科医院收治的单眼白内障患者36名36只眼,双眼白内障患者32名64只眼,均行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压检查。所有患者均排除角膜病变、青光眼以及其他眼底疾患,术后瞳孔正圆形2mm大小,无后囊混浊,且均无糖尿病病史。分别于术后第4周进行综合验光仪、同视机、Titmus立体视图、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randomized dots stereoptic,RDS)检查,观察其调节、融合和立体视的恢复情况。同时对健康同龄者30名进行综合验光仪、同视机、Titmus立体视图、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检查,观察其调节、融合和立体视情况。对三组人群其调节近点(near point)、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调节反应(fused cross cylinder,FCC)、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融合范围,同视机、Titmus立体视图、颜氏随机点立体视图进行检查,结果应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比较不
|
|
|
|
1 |
吴健芳,丁克西;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功能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5年02期 |
2 |
靳梅,杨阳,梁东生,翟东胜;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立体视觉探讨[J];云南医药;2000年04期 |
3 |
王卫,金明,陈术,施爱群;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双眼视觉的测定[J];眼科;2004年05期 |
4 |
牟莉,张德勇,邬玉兰;118例共同性斜视的眼位与立体视的相关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卢炜;间歇性外斜视与立体视觉[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9年01期 |
6 |
石广礼,石一宁,任志明;应用实体镜重建弱视立体视初步实验[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年10期 |
7 |
吴子信,吴竞,张芳;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及术后双眼单视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8 |
李少敏,甘晓玲,郭静秋;立体视锐度的临床检查及评价[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年04期 |
9 |
张怀宝,李光玲;白内障联合斜视手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7年04期 |
10 |
刘春民,杨景存;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立体视觉[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年05期 |
11 |
夏群,申得昂,赵卯英,潘永萍;随增龄立体视锐度响应速度变化规律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年03期 |
12 |
刘红,何蓉,张敬鸣,徐昭旭;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影响的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3期 |
13 |
丁伯云;张文霞;;结膜吸允线虫1例[J];安徽医学;2011年01期 |
14 |
曾凌华,李丹杨,关征实;早老综合征1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0年05期 |
15 |
杨秀清,郭宝安,陈晓玲,芦玉枚,王乃铁;包钢1961名司机立体视觉测定[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4年01期 |
16 |
刘牧,孟美林,张丽君,张晓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立体视功能[J];山西医药杂志;1994年01期 |
17 |
韩梅,马慧芝;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后双眼单视的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3期 |
18 |
夏群,关航,刘向利,李永,褚德发;老年人远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检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
19 |
叶良,涂昌森,俞阿勇;3~6岁儿童立体视发育、屈光状态和弱视的调查[J];临床眼科杂志;2004年02期 |
20 |
孔德兰,李超,杜学龄,王晓丽,杨华;屈光不正儿童立体视觉敏感期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