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的实验研究
【摘要】: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上肢最严重的伤残之一,其治疗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20世纪最后30余年,臂丛损伤的治疗才取得一定的进展,许多国内外学者通过神经移位修复和游离肌肉移植重建方法,能使上肢瘫痪的患者恢复抬肩、屈肘、伸屈腕甚至手的初步握持的功能。但可供移位的动力神经与受区神经的纤维数的比例为1:10,很难再找到可供移植的神经了。在这种情况下,脊髓水平的神经修复,即神经根回植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因此,人们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利用撕脱的神经根脊髓回植的方法重建神经通路的完整性,以期恢复受伤肢体的功能。
目的:探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死亡的规律;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脊髓内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挽救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观察回植后的神经根的生长情况。
方法:
1.选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5%的水合氯醛麻醉下,进行颈4~颈6右侧椎板减压,于椎管内硬膜外撕脱颈5~颈6神经根。
2.实验组手术显微镜下将颈6神经前根回植入脊髓前角,用11-0无创线缝合2针,后根旷置,颈5神经根埋入肌肉。对照组将撕脱的颈5、颈6神经根埋入肌肉。
3.于术后2、4、6、8、12周,深度麻醉下取颈6脊髓和神经根标本,颈6脊髓作HE染色,观察脊髓前角细胞的形态学和数量的变化;颈6神经根作硝酸银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结果:
|
|
|
|
1 |
涂致远;张文明;朱维钦;郑志竑;胡建石;;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撕脱伤后相应前角内分化情况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
2 |
陈龙菊;李峰;刘娜;吴武田;陈华云;;臂丛损伤再生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2期 |
3 |
刘佛林;汪丽清;周丽华;袁群芳;吴国珍;吴武田;;EGb761促进臂丛根性撕脱伤运动神经元功能修复的多靶点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年06期 |
4 |
张立群,张文明,朱维钦,林建华;大鼠不同类型臂丛根性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NOS的表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5 |
李方澜,周丽华,刘佛林,袁群芳,姚志彬;植物抗氧化剂TA9901保护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
6 |
宋卫东,罗永湘;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及肌肉中表达的变化[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
7 |
韩成龙,张信英,杨群;根性撕脱的臂丛前根再植入脊髓的显微解剖[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
8 |
周丽华,李方澜,袁群芳,吴武田,姚志彬;天然抗氧化剂减少神经根撕脱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和运动神经元死亡[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3年04期 |
9 |
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郑志竑,林玲,胡建石;臂丛损伤神经干细胞脊髓前角移植后分化情况及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
10 |
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臂丛损伤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
11 |
杨成林,杨军,于淼舒,佟志刚;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实验动物模型[J];航空航天医药;2002年04期 |
12 |
李方澜,周丽华,袁群芳,刘佛林,姚志彬,吴武田;TA9901配伍EGb761对神经根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3年03期 |
13 |
陈龙菊;李峰;刘娜;司文章;吴武田;;臂丛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与神经根GAP-43mRNA表达[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6期 |
14 |
张小雪;王斌;;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4期 |
15 |
孟庆萍,吴丽,于静;针刺为主治疗小儿臂丛神经麻痹28例[J];中国针灸;2001年09期 |
16 |
王彬,邓超,赵毓琇,胡昌华;家鸽臂丛和坐骨神经传入冲动在纹状体的投射[J];生理学报;1989年02期 |
17 |
孟昭纯;张德书;韩棣;吴效普;;臂丛的变异及临床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2年03期 |
18 |
陈德松,顾玉东,蔡佩琴,劳杰,陈亮;33例臂丛神经鞘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5年08期 |
19 |
武震,孙宇,刘晓化,季广义,吴焱,金湘家;针刺穴位注射治疗臂丛神经牵拉伤[J];中医药学报;1995年05期 |
20 |
潘玉印,武翠凤;穴位注射治疗臂丛神经损伤37例[J];中国针灸;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