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摘要】:恶性肿瘤在危及患者生命的同时,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源,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冲击,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放化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介入技术的逐渐完善,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人们逐渐将生活质量引入医学界,并将其作为肿瘤治疗学和肿瘤康复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家庭中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因素。建立心理干预模式,并研究其科学性及临床效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大港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入院一周内两组患者及配偶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以分别测评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六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的影响作用。
【结果】 ①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高于配偶:配偶在焦虑、抑郁因子分上高于患者;②与常模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③在一般情况中,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