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节瘤SDHD、SDHB基因突变分析
【摘要】:
目的初步了解SDHD、SDHB基因突变在国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比较其突变位点与国外异同,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为该病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和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家族性患者4位亲属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用TKM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法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
结果1、在本研究中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位于第二外显子,为W43X。患者、患者父亲、患者叔叔、患者儿子均携带该突变基因。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各外显子突变。
2、本研究中2/8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c.18C>A,致第6密码子由GCC变为GCA(A6A)。该2例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17岁、30岁,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本组研究中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
结论1、本研究中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在先证者中检到基因突变,应对其家族成员进行突变基因检测,利于发现突变基因携带者及早期诊治。
2、本研究未在国人散发性单中心病灶副神经节瘤病例中检测到SDHD基因突变,SDHD基因突变在此类病例中发生率低。
3、本研究中(25%)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4、对国人多中心性、发病年龄早、病理恶性的副神经节瘤病例进行SDHD、SDHB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金童;潘新良;雷大鹏;许风雷;刘大昱;钱晔;;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09期 |
2 |
李亦工;高明;;SDH基因突变与副神经节瘤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11期 |
3 |
激扬;韩月东;;颈动脉体瘤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年09期 |
4 |
郭梦和,张宏征,李永贺;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
5 |
激扬;韩月东;;颈部副神经节瘤的MR诊断[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20期 |
6 |
王旭辉;华续明;李世亭;;巨大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0年04期 |
7 |
李树玲;李树良;葛正津;刘经祖;颜宪秋;;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治疗固着于颈动脉的副神经节瘤[J];中国肿瘤临床;1986年01期 |
8 |
杨军!200032,周康荣!200032,陈祖望!200032,施伟斌!200032,沈继章!200032,陈财忠!200032;颈动脉体瘤的MRI和MRA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5期 |
9 |
邹绿清,粟占三;17例颈动脉体瘤临床和病理特征[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02期 |
10 |
杨焕,杨兰;颈动脉体瘤2例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11 |
张园,杨建荣,赵卫平,樊玉文,闫卫,王玥,邢树忠;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探讨[J];江苏医药;2003年03期 |
12 |
罗旭耀;严力生;宫峰;;腰椎管内巨大副神经节瘤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6年12期 |
13 |
郑石芳,蔡林峰;4例颈动脉体瘤的影像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4期 |
14 |
邓钢,黄祥龙,沈天真,陈星荣,胡美龄,胡宙,董长河;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术前栓塞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年03期 |
15 |
钱雯,宋济昌,包兵;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年03期 |
16 |
韩开南;;头颈副神经节瘤的X线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S1期 |
17 |
刘瑞华!264000山东省,杜汪燕!264000山东省;彩色多普勒诊断右颈动脉体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08期 |
18 |
高传平;刘华;郝大鹏;段峰;徐文坚;;颈动脉体瘤CT和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9期 |
19 |
陈杰,彭大文,瞿吉保;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02期 |
20 |
陈若锕,刘勇,刘方捷,孙卫;马尾终丝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J];江西医药;1998年02期 |
|
|
|
|
|
1 |
朱好辉;袁建军;周艳珂;牛瑜琳;;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
2 |
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双侧颈动脉体瘤的影像诊断(附7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
3 |
胡国华;沈来根;杨进;朱越锋;梅劲桦;;颈动脉体瘤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4 |
陈杰;;副神经节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5 |
张思毅;宋新汉;陈良嗣;罗小宁;;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6 |
梁新华;毛祖彝;汤亚玲;;颌面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
7 |
唐平章;李正江;徐震纲;徐伟;;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8 |
肖自安;杨新明;贺湘波;伍伟景;殷团芳;李友忠;曾益慈;任基浩;谢鼎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
9 |
沈来根;李鲁滨;杨进;梅劲桦;朱越锋;;颈动脉体瘤17例诊治分析[A];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
10 |
徐坚民;杜牧;李莹;张景忠;张国志;沈天真;;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影像学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