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射线辐照浓缩血小板研究初探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经血液制品传播的病毒主要有HBV、HCV、HIV-1/2,此外还有HTLV-1/2、HDV、HEV、巨细胞病毒和微小病毒B19等。目前,我国虽对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筛查,有效地控制了输血传播疾病的传播。但由于检测水平的限制,检测技术固有的窗口期问题,以及新病毒及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所以,对血液制品潜在的病毒进行有效地灭活,就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大量的实验证实γ-射线辐照对各种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包括有包膜和无包膜的病毒及所有的基因型物质。目前,应用γ-射线对血液进行辐照主要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γ-射线辐照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中产生γ-射线穿透有核细胞,直接使细胞核的DNA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干预其正常的修复过程,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停止增殖。辐照的效果与辐照的剂量直接相关。
根据γ-射线辐照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及γ-射线可以病毒灭活的理论,我们开展γ-射线辐照血小板病毒灭活的研究。在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剂量的基础上加大辐照剂量至足以使灭活病毒,同时保证血小板的保存质量、功能没有显著性影响,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方法:本实验主要为γ-射线辐照血小板病毒灭活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实验内容有:
一:血小板上清中乳酸测定方法的建立。原理:乳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同时NAD~+接受H~+生成NADH,根据NADH在340nm处的吸光度变化来计算血小板上清中乳酸的含量。
二:评价血小板保存期间质量指标的选取和血小板保存损伤的研究。主要选取了代谢指标,有pH值、上清中葡萄糖、乳酸、三磷酸腺苷、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溢出率。对八份血小板分别在保存的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五天对其代谢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
三:γ-射线辐照对浓缩血小板保存期间质量的影响:取三份血小板每份等分为十份后,一份作对照,其余分别接受35GY、70GY、105GY、140GY、175GY、210GY、245GY、280GY、315GY的剂量辐照,在辐照后即刻、24小时、保存期末分别检测每袋血小板LDH溢出率,绘制剂量-LDH溢出率关系曲线,观察其变化趋势。取一袋分若干份冰冻保存,观察冰冻时间-LDH溢出率关系曲线,与辐照组对比。取八袋血小板,每袋均分于为五份,分别为对照组、175GY剂量组、210GY剂量组、245 GY剂量组、280 GY剂量组。分别在辐照后即刻、保存期末检测LDH溢出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取八袋血小板每袋均分为两份,分别为对照组、245GY剂量组检测各种指标,分析辐照组与对照组的区别。
结果:
一:建立了多点定标检测血小板上清中乳酸的方法,为测定血小板上清中的乳酸奠定了基础。
二:血小板保存过程中,葡萄糖逐渐被消耗,乳酸逐渐产生,pH逐渐下降,ATP被利用,LDH溢出率也逐渐增大。
三:辐照后即刻、24小时各剂量组的LDH溢出率没有变化趋势,保存期末随剂量的增大LDH溢出率也增大,175GY剂量后变化较为明显。245GY的辐照剂量导致血小板在保存期末溢出率高于对照组,但是245GY的辐照剂量对pH值、Glu、LA、ATP没有显著性影响。
结论:辐照是一个慢性损伤的过程,辐照后即刻对血小板的影响是轻微的,随时间的延长,在血小板保存期末(第五天)245GY的辐照剂量对血小板的损伤有显著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