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LT PET/CT显像对肺腺癌放疗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18F-FLT PET/CT显像在评价肺腺癌放疗疗效中的作用,并与临床常用显像剂18F-FDG相比较。
方法:体外细胞实验方面: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Gy、2Gy、5Gy、8Gy、10Gy及15Gy。分别在放疗后1h、2h、4h、6h、8h、12h、24h及48h应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由于放疗造成的A549细胞对18F-FLT、18F-FDG摄取能力的改变,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放疗后不同时间点A549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收集以上细胞离心后弃上清,加入95%的乙醇1ml进行固定,置于4℃冰箱内过夜,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放疗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ModFit软件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同等条件下X线照射对A549细胞抑制率的影响,计算不同剂量组放疗后24h、48hA549细胞存活抑制率。体内动物实验方面:应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在放疗前1天、放疗后3天、放疗后1周、放疗后2周及放疗后4周分别行18F-FLT、18F-FDG PET/CT显像,定量分析移植瘤SUVmax、T/NT值等指标。放疗剂量分别为0Gy、2Gy、5Gy、8Gy、10Gy及15Gy。在放疗前后隔日测量裸鼠移植瘤体积大小,并观察表面皮肤反应。每次显像完毕后每组处死裸鼠1-2只,取出移植瘤制作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水平。建立急性炎症模型,比较两种显像剂假阳性的出现情况。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统计不同剂量组A549细胞摄取18F-FLT、18F-FDG能力改变与MTT细胞生长抑制率、可反映肿瘤放疗疗效的细胞周期S期时相所占比例的相关性,统计裸鼠移植瘤放疗前后18F-FLT、18F-FDG T/NT值变化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①A549细胞放疗后的生长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呈照射剂量、时间依赖性。②放疗可使A549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周期阻滞,以G2/M时相细胞阻滞峰值最为显著。③放疗后不同时间点A549细胞摄取18F-FDG的能力均较18F-FLT强。A549细胞放疗后24h、48h对18F-FLT、18F-FDG的摄取情况与生长抑制率呈负相关。④各剂量组放疗后18F-FLT摄取能力的改变与细胞周期S期所占比例的改变呈相关性,而18F-FDG摄取能力的改变与细胞周期S期所占比例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前者。⑤放疗前裸鼠通过18F-FDG、18F-FLT PET/CT显像均可清晰显示移植瘤,并正确判断良恶性。移植瘤处18F-FDG浓聚较18F-FLT高。⑥移植瘤免疫组化增殖指标Ki-67表达情况放疗前后变化较大,0、2、5Gy低剂量组在放疗后先增加后降低。8、10、15Gy组在放疗后逐渐降低。⑦移植瘤经不同剂量放疗后,18F-FLT PET/CT显像T/NT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较18F-FDG高。18F-FDG组在10Gy和15Gy组表现较差,与放疗造成的炎症坏死有关。⑧Ki-67表达变化早于移植瘤体积变化,移植瘤体积变化与Ki-67的表达情况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308,P=0.331)。⑨18F-FLT在炎症诊断方面优于18F-FDG,18F-FDG PET/CT显像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结论:各剂量组A549细胞放疗后18F-FLT摄取能力的改变与反映放疗疗效的细胞周期S期时相所占比例的改变呈相关性,而18F-FDG摄取能力的改变与细胞周期S期所占比例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前者。移植瘤经不同剂量放疗后,18F-FLT PET/CT显像T/NT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较18F-FDG高。18F-FDG组在10Gy和15Gy组表现较差,与放疗造成的炎症坏死有关。18F-FLT在炎症诊断方面优于18F-FDG,18F-FDG PET/CT显像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无论是体外细胞实验还是动物实验均证明18F-FLT可以反映肺腺癌放疗后的疗效改变,且不受糖代谢影响,肿瘤特异性较18F-FDG强。
|
|
|
|
1 |
杨梅怀;刘延序;张岩峰;;肺腺癌癌胚抗原计量学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3年02期 |
2 |
鲁继斌,李亚明,王明武,张旭东,尹兴家,石文君,谷文生;~(99m)Tc标记单克隆抗体对荷肺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5年02期 |
3 |
王鹏,甘恒芳,李澄,石得仁;红皮病伴发肺腺癌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年02期 |
4 |
于世辉,邢小平,徐世东,徐明旭,刘定干,张贵寅,李载平,李璞;肺腺癌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位点的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2期 |
5 |
刘景坤;王曼;张哲;;肺腺癌凝集素受体定位观察及意义[J];沈阳部队医药;1996年06期 |
6 |
陈家林,张燕萍;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联合检测在肺腺癌及鳞癌鉴别诊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01年04期 |
7 |
梁静英;异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肺腺癌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8 |
何胜利,董竞成,王中吉,陶莉;促血管生成素1、2及Tie-2受体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05期 |
9 |
金焰,阎承慧,吴焱,刘艳,张贵寅,李璞,傅松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两个肺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及对p16和p21基因的调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5期 |
10 |
王征,归嘉伟,郭志强;脾平滑肌肉瘤肺转移并肺腺癌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
11 |
王欢;杨柏林;彭军;;肺腺癌脑膜转移1例[J];江西医药;2005年S1期 |
12 |
王志举;樊红琨;李敏;闫明;乔鹏;赵国强;董子明;;海嘧啶对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A549/T及其亲代细胞的作用观察和机制的初步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6年01期 |
13 |
蒋磊;陈福康;吴建彬;黄吟华;潘祖军;黄海峡;吴科峰;;健康体检发现肺腺癌31例X线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01期 |
14 |
谭敏华;雷伟华;;肺高分化胎儿型腺癌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
15 |
郭燕;王俊;章必成;陈正堂;;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3期 |
16 |
张文峰;喻磊;李玉;张林;陈东义;;肺腺癌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淋巴结广泛廓清术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7 |
段林灿;李高峰;黄云超;金重国;;血清SYK水平和肺腺癌淋巴结受累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8期 |
18 |
刘丹;刘伦旭;袁泉;李晓亮;黄娜;杨小东;;运用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肺腺癌的血清蛋白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
19 |
吕永丰;陈清霞;梁丹;;金龙胶囊对肺腺癌A549生长能力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5期 |
20 |
黄蓉;刘铭;肖毅;;肺多发囊腔样变肺腺癌1例[J];协和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