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传导性气道的改变及其对机械通气的影响
【摘要】:
目的:对比COPD急性加重期与呼衰缓解后气道的形态学改变及呼吸机的监测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气道阻塞及呼吸衰竭的成因,为进一步探索临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COPD并发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用外径4.9mmm纤维支气管镜、外径2.8mm的超细纤维支气管镜及外径1.8mmm的纤维血管镜(血管镜)检查,直视下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传导性气道管壁、管腔、粘膜情况并同时分别记录呼吸机的监测指标;对比急性加重期与呼衰缓解期气道的形态学改变及呼吸机的监测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48例急性加重期患者大气道管壁改变以粘膜充血、水肿为主,受低蛋白血症、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影响。部分患者可见左、右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在呼气时闭塞,大多发生在合并低蛋白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后大气道充血、水肿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软骨环消失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气道充血、水肿仍均存在,溃疡、出血、重度狭窄较急性加重期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41例自主呼吸功能稳定,在停机拔除气管插管前记录呼吸机的监测呼吸力学指标,呼衰缓解期与急性加重期相比:肺顺应性C明显升高;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ean、呼气气道阻力Re、吸气气道阻力Ri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OPD急性加重气流受限的原因主要是气道在固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可逆性狭窄所导致的。病情的缓解是由于可逆性狭窄的解除。而传导性气道特殊的解剖和血液循环特点对COPD气道可逆性狭窄产生影响,尤其是左、右心功能及低蛋白血症对于气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狭窄、闭塞所导致的气流受限,而大气道的充血水肿及狭窄、闭塞对气道阻力的影响更大。在严重气道阻塞性疾病时,当呼气时胸腔内压对大气道内径有明显的影响,气管可以被压闭塞。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超细纤维支气管镜及纤维血管镜对传导性气道形态学的检查及呼吸机监测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有利于帮助我们充分了解COPD气道阻塞及呼吸衰竭的成因,能够给予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
|
|
|
1 |
潘朝霞;;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年10期 |
2 |
陈寻;陈汝杰;梁锋;;盐酸氨溴索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3 |
付敏;刘恩顺;孙增涛;;补肺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03期 |
4 |
杨敬平,彭瑞芳,李焕章;COPD机械通气中PEEP及PEEPi的作用[J];临床医学;1998年01期 |
5 |
陈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测定及其意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6 |
李龙平;黄芪注射液治疗COPD心肺功能不全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S1期 |
7 |
孙宁奋;肝素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1年06期 |
8 |
王刚,王蕾,李廷谦;COPD免疫调节治疗临床试验文献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
9 |
高秀兰,李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2003年06期 |
10 |
田红;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3年10期 |
11 |
周小青,霍震;COPD三角指数分析[J];四川医学;2003年11期 |
12 |
王曾礼;抗胆碱药——COPD的一线用药[J];中国处方药;2004年03期 |
13 |
张建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稳定期COPD的治疗[J];广西医学;2004年03期 |
14 |
王路岩;银杏叶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变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5 |
纪树国,张波,于红,王东;重症COPD临床分型有无意义的思考[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4年03期 |
16 |
李翠萍,朱克文,王平和,马秀华;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28期 |
17 |
赵云娟;请教几个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10期 |
18 |
吴纪珍,张罗献,马利军,牛红丽,程剑;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免疫功能测定及其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23期 |
19 |
崔德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2期 |
20 |
陈琦,胡爱学;肝素与纳洛酮干预COPD急性发作期高凝状态疗效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