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fip1介导的DMT1降解在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铁聚集中的作用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肌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残存的神经元内路易小体(Lewy body, LB)的出现。PD的病因迄今未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铁聚集在PD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某些铁转运蛋白的表达调控异常有关。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 DMT1)是跨膜的铁转入蛋白,在PD病人及动物模型中均发现黑质DMT1的表达增高,提示DMT1可能与PD SN的铁聚集有关。
Ndfip1蛋白,又称之为N4WBP5蛋白,是一种衔接蛋白,可以与Nedd4家族蛋白结合,介导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已有报道Ndfip1介导的蛋白降解在神经元损伤后的细胞存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dfip1能够降解人类皮层神经元的DMT1从而参与调节机体的铁稳态。但是Ndfip1在PD的铁聚集中是否有作用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实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s、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研究了Ndfip1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处理的MES23.5多巴胺能细胞铁聚集中的作用,并深入讨论其机制。结果如下:
1.6-OHDA单侧损毁大鼠21d后,SN Ndfip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2.10μmol/L6-OHDA处理MES23.5细胞,细胞内Ndfip1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3. pCMV6-XL5-Ndfip1转染MES23.5细胞后,细胞内Ndfip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高表达Ndfip1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内DMT1(+IRE)的蛋白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
4.10μmol/L6-OHDA处理MES23.5细胞24h,DMT1(+IR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Ndfip1可明显降低由6-OHDA引起的DMT1(+IRE)蛋白水平的上调(P0.05,与6-OHDA处理组相比)。
5.10μmol/L6-OHDA处理MES23.5细胞24h,细胞的铁摄取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P0.01,与对照组相比);而高表达Ndfip1可以减少6-OHDA诱导的细胞摄取功能的增加(P0.01,与6-OHDA处理组相比)。
6.100μmol/L Fe2+孵育MES23.5细胞4h,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ide species, ROS)与对照组相比生成增加,细胞的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ΔΨm)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而高表达Ndfip1可以抑制铁诱导的ROS的生成及△Ψm的降低(P0.05,与铁孵育组相比)。
7.10μmol/L6-OHDA处理MES23.5细胞24h后给予100μmol/LFe2+孵育4h,细胞内ROS与对照组相比生成增加,△Ψm降低(P0.05,与铁孵育组相比);而高表达Ndfip1可抑制ROS的生成(P0.05,与6-OHDA处理/铁孵育组相比)及△Ψm的降低(P0.01,与6-OHDA处理/铁孵育组相比)
上述结果表明,Ndfip1在6-OHDA诱导的PD大鼠模型及6-OHDA处理的MES23.5细胞中的表达均降低;高表达Ndfip1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铁转入蛋白DMT1(+IRE)的降解,降低6-OHDA处理的MES23.5细胞DMT1(+IRE)的蛋白水平,降低细胞的铁摄取,从而进一步抑制铁诱导的活性氧物质的生成以及△Ψm的降低,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将为DMT1和Ndfip1相互作用参与PD发病提供新的依据,并为药物干预提供可能的作用靶点。硕士研究生:贾文婷(生理学)指导教师:谢俊霞教授
|
|
|
|
1 |
刘人恺;肖波;杨晓苏;冯莉;;星形诺卡菌对多巴胺能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05期 |
2 |
傅求真,徐胜利,左晓虹,徐燕玲,陈彪;1-甲基-4-苯基-吡啶盐致多巴胺能细胞系MES23.5死亡机制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06期 |
3 |
陈升;苏鸿森;;侧脑室注射碘化丙啶后在脑内的扩散及其选择性标记[J];解剖学报;1988年01期 |
4 |
崔群力;李岩琦;;姜黄素通过清除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保护多巴胺能细胞[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02期 |
5 |
栗超跃;史锡文;张建国;周伟;柴昌;李玉;步星耀;;山梗菜碱有效改善6-OHDA诱导偏侧鼠帕金森病的研究[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年03期 |
6 |
傅求真,徐胜利,左晓虹,徐燕玲,陈彪;1-甲基-4-苯基-吡啶盐致多巴胺能细胞系MES23.5的死亡机制[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年05期 |
7 |
傅求真,李柱一,井晓荣,王者晋;1-甲基-4-苯基-吡啶盐对多巴胺能细胞系SH-SY5Y的毒性作用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6期 |
8 |
许曼曼;徐翎钰;杨晓;杜新星;;神经毒素6-OHDA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铁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年07期 |
9 |
刘人恺;冯莉;肖波;罗晨;吴志国;龙莉莉;卢晓琴;;幽门螺杆菌对多巴胺能细胞系SH-SY5Y损伤作用的体外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
10 |
;Antagonistic effect of 6-hydroxydopamine (6-OHDA) on gener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protein of stress in the rat[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年21期 |
11 |
董玉林;张志军;倪衡建;;6-OHDA诱导大鼠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差异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
12 |
吴云成;赵永波;蔡友庆;;核受体相关因子1 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多巴胺能细胞内源基因的干扰作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08期 |
13 |
牛朝诗;杨艳艳;;双靶点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提高成功率[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
14 |
杨黎江;何敏;孔淑贞;马元怡;熊文昌;;6-OHDA损毁大鼠黑质对纹状体感觉门控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5 |
陈琳,刘宗惠,王亚奇,田增民,李士月;损毁丘脑底核阻止6-OHDA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
16 |
李进;孙杰;赵楠;吴钧;刘俊;马钢;;3种不同脑区定点注射6-OHDA单侧损伤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
17 |
王恒会;罗蔚锋;包仕尧;;还原型谷胱甘肽拮抗6-OHDA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毒性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年06期 |
18 |
张永军;于永鹏;;Synphilin-1 siRNA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9 |
唐家明;邹亚学;王秋悦;吕林;张丽阳;罗绪刚;李素芬;;DMT1:多种二价金属离子的转运载体[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