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季秀英;丁丽楠;王璟瑞;刘玲;;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细胞株转移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6年06期 |
2 |
赵园园,金锋,梁军,陈波,姚如永,尚庆军,王舒宝;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M耐药逆转及凋亡诱导作用的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11期 |
3 |
梁军;冷宁;赵园园;姚如永;丁爱萍;曹芳丽;尚庆军;;三氧化二砷联合5-FU体外抗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6年22期 |
4 |
肖延风;刘陕西;邬德东;陈玺;任利芬;;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
5 |
杨仕明,房殿春,罗元辉,鲁荣,刘为纹;As_2O_3对胃癌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
6 |
陈德福;;胸腔内注入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6年02期 |
7 |
邓志华,师水生,蔡洪培,李石,沈健伟;三氧化二砷抑制裸鼠胃癌腹腔种植腹水生成[J];肿瘤防治研究;2002年05期 |
8 |
耿明,张福洲,陈桂荣,张培忠,黄静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免疫电镜研究[J];癌症;1992年05期 |
9 |
董明新;皮肤转移灶为首发症状胃癌(附4例报告)[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0 |
祝金泉,王崇文;胃癌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J];肿瘤学杂志;1995年01期 |
11 |
颜万顺,李登銮,王晓玲;胃癌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和癌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J];江苏医药;1996年08期 |
12 |
陆华生,王亚明,陈仁华,黄佐杰,李玉明,钱俊波,吴志强,孔社女,王逸民,吴俊渊;胃液中肿瘤相关抗原(MG-Ag) IRM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6年02期 |
13 |
张泰昌;EB病毒和胃癌[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6年04期 |
14 |
杨润宽,林三仁,雷道年,叶嗣懋,陈卫红,李永华,李益农,周丽雅,王润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7年05期 |
15 |
袁庆丰,陈宗舜;萎缩性胃炎 胃癌患者血浆胃泌素 胃动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学;1997年04期 |
16 |
王书奎,王自正,陈志坦,孙士其;用PCR技术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DNA[J];中国医师杂志;1997年09期 |
17 |
王桂兰,陈莉;在胃癌多阶段形态发生中P_53蛋白表达[J];交通医学;1997年03期 |
18 |
卢锋,韩怀忠,乔玲;胃液中GCA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7年02期 |
19 |
张冠军,张学斌,张兵林;胃癌P_(53)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8年04期 |
20 |
胡伯年,傅燕萍,车张云,李忠麟,黄黎明;c-erbB-2、p53、p21基因表达与胃癌及大肠癌预后因素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