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俊英,高喜源,刘丽君;原发性高血压血液中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测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 |
吴铁军;;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05期 |
3 |
佟长青;高喜源;包桂英;张雪峰;李俊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4 |
岳晓云;沈春瑾;王晓春;;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7年07期 |
5 |
陈冬冬;黄子扬;;AT1R、AT2R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
6 |
王霞娟;卜瑞芳;顾敏峰;蒋艳敏;沈泓;许岚;邓振霞;吴小庆;黄建荣;;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4期 |
7 |
刘傲亚;余振球;章新新;王文化;;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4期 |
8 |
吴寿岭,李云,王志彬,幺太成,于清,刘秀荣,周永,李宏芬,沈志霞,任燕;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CE及AngⅡ浓度的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4年03期 |
9 |
张克巨;李莉;崔天祥;;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晚期糖基化产物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
10 |
王宪衍,钱文琪,王孝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注速尿后急性降压机制的初步探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6期 |
11 |
李春兰;;4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检测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7期 |
12 |
罗集;杨传华;陆峰;李艳;;生脉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3 |
吴辉,冼绍祥,黄衍寿;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J];四川中医;2000年10期 |
14 |
韩文余,严金川,凌玲,童加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硝苯地平对其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年04期 |
15 |
房小龙;郭云;;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
16 |
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血浆脑钠肽、一氧化氮及血管紧张素Ⅱ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
17 |
王玉琼,郭盛,夏斌赞,尹学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含量与血管紧张素II及血压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8 |
李令华;宋昌稳;黄莉娟;周亚;赵开林;杨成悌;张缤;;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09期 |
19 |
赵兴胜;贺利平;;3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09年16期 |
20 |
刘丽丽;袁晓华;杜卫京;;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格特征及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