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修饰
【摘要】:本课题探索出一种简易分光光度法测定万寿菊中叶黄素及浸膏中叶黄素的含量,与其他现有方法(HPLC,AOAC)相比,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单样检测时间大约缩短1/3—1/2)、溶剂耗量小、检测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节省溶剂约1/2)、精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万寿菊及其粗、精加工产品中叶黄素的检测。
本课题以万寿菊提取浸膏为原料,设计出一种分离纯化工艺,得到高纯度叶黄素。最后得到的产品经过红外、紫外、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确定为高纯度的叶黄素,并且通过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产品的纯度达到80%以上,产率能够达到70%以上。且该叶黄素分离纯化工艺适于在工业生产中实现。
本课题还设计了叶黄素向玉米黄素转化的工艺,得到最佳转化反应条件,且得到较高的转化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近40%)。工艺简单,易于应用于生产,产业化推广。
本课题还在玉米黄素分子修饰制得生物效价极高的虾青素分子方面做了探索。从而增加了虾青素的一种新来源,而且这是一种由天然色素分子化合物经过分子修饰制取的来源,克服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几种来源中存在的过程复杂、成本高的缺点,适于工业化的实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丁玲,屠幼英,陈晓敏;分子修饰后儿茶素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J];茶叶科学技术;2005年01期 |
2 |
聂芊;沈春燕;;分子修饰法制备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
3 |
高永贵,王岳飞,杨贤强,汪叔雄,方玉英;脂溶性茶多酚抗油脂氧化及其增效剂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0年03期 |
4 |
魏玉;王元兰;何新建;;低分子量κ-卡拉胶的制备、分子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4期 |
5 |
王振宇,赵鑫;微生物降解法提取大花葵花色苷及其分子修饰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6期 |
6 |
旷英姿,马全红,顾宁;脂溶性茶多酚的制备与表征[J];食品科技;2005年07期 |
7 |
李卫,宁正祥;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修饰[J];食品科学;2005年08期 |
8 |
颜邦干;李卫旗;吴学谦;;香菇多糖的分子结构及其硫酸化改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5期 |
9 |
向智男;战宇;宁正祥;;绿原酸分子修饰产物的制备、表征及量子化学计算[J];化工学报;2007年06期 |
10 |
张难;吴远根;周剑丽;莫莉萍;邱树毅;王文平;;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8期 |
11 |
刘本国;杨继国;郭烨;宁正祥;高建华;;基于量子化学分析的类黄酮抗氧化功能区划分(英文)[J];食品科学;2010年15期 |
12 |
张怡,房诗宏;茶多酚类抗氧化剂的改性[J];食品科学;2001年02期 |
13 |
黄国宏;李科德;曾庆孝;;酵母β-1,3-葡聚糖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6年12期 |
14 |
李彦杰;哈益明;范蓓;王锋;李安;;辐照技术在多糖分子修饰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09年21期 |
15 |
吕海鹏;孙业良;林智;谭俊峰;郭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甲基化分子修饰[J];食品科学;2010年15期 |
16 |
周宝磊;董新荣;;辣椒素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0年09期 |
17 |
刘刚;黄庆荣;石彤非;李帆;范晓丹;杨日福;丘泰球;;燕麦分离蛋白分子修饰对其形貌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7期 |
18 |
阿罗;混合发酵与中国调味品[J];中国调味品;1986年05期 |
19 |
鲍锦库,周红,曾仲奎,杨莉;岩豆凝集素的纯化及其分子残基的化学修饰和活性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年03期 |
20 |
鄂红军;周齐;苏萍;王思明;杨屹;;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备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J];分析化学;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