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

柳晓东  
【摘要】:目的 通过对血清中蛋白质组的质谱分析,来寻找结直肠癌不同于良性疾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构型的特征性指纹图谱并试用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方法 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的PBSⅡC蛋白质芯片-时间飞行质谱仪,对照研究26例结直肠癌患者、12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的蛋白质质谱分析谱变化,同时与对照组(健康人) 26例的蛋白质质谱分析比较,建立相应的蛋白质组学飞行质谱资料库,并应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BPS)软件对该资料库的数据分析,寻找与结直肠癌相关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组学图谱。 结果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预测组中三类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为7157 Da,4097Da,2873 Da,2939 Da,7794 Da,5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得到计算规则,做双盲预测,分类敏感性为96、87%,特异性为100%; 结论 利用SELDI-TOF-MS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血清蛋白质组模板可对结直肠癌作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国英;高春芳;赵光;叶成果;;利用SELDI-TOF-MS技术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筛选特异的生物标记物[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2 伏建峰;;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年05期
3 伏建峰;史清海;路西春;;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诊断学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4 蔡冬冬;王秀荣;石霖;武嘉男;陶乐蒙;王馥梅;包红梅;陈化兰;;蛋白质组学主要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7期
5 曾江辉;李山;秦雪;陈学杰;;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年01期
6 胡跃,张苏展,余捷凯,刘建,郑树,胡汛;血清蛋白质组图谱和人工神经网络软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癌症;2005年01期
7 穆海玉;郑爱青;朱新英;;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与肺癌的早期诊断[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9期
8 柴凡;范瑞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现状及展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潘俊;刘延盛;陈海泉;曾嵘;;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肺癌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巍;廖世奇;王黎;;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患者血清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04期
11 马海鸥;李巨;苏畅;;人绒癌耐药细胞株JAR/MTX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的建立[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09期
12 刘池波;梁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11期
13 袁拥华;李伟;杨晓兰;李龙江;汤为学;黄开顺;余瑜;;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二维电泳图谱的建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14 范乃军;盛新华;高春芳;;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及其在结直肠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5 郎笑梅;徐珊;;痰瘀证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6 苗兰;刘建勋;曹进;林成仁;李欣志;潘映红;;中国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的冠状动脉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1期
17 王海龙;杨静;祁振国;岳秀兰;;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8 郭振华;高原;白光彦;高晓春;;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布鲁氏菌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9 胡小勤;曾学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方证相关”研究的启示[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1期
20 杨刚;范秋灵;刘晓丹;张从笑;郭佳音;王力宁;;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军;赵迎泽;毕杨;黄佳祎;冯涛;;HBx腺病毒转导L02细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章民;曹璟;王倩;王一理;;中介蝮蛇毒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章民;曹璟;王倩;王一理;;中介蝮蛇毒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7年
4 吴正治;张晓丽;王济国;贾秀琴;张永锋;杨敏;;舌苔蛋白质组的分离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华;唐福林;姚志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Sa抗原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养军;应万涛;刘科辉;蔡耘;朱云平;贺福初;钱小红;;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评价的标准蛋白质试验设计与样本制备[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7 何春涤;朱红;周海涛;陈洪铎;;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HaCaT细胞和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雷;王珺;林标扬;严世贵;杨国敬;;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学任;魏路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肺部疾病应用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志勇;;自由流电泳(FFE)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综述)[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几种舌苔蛋白组学初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2 刘小丽;重型肝炎血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军莲;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痰瘀证候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4 张波;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激活及其蛋白质组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缪勇;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丁力;喜树碱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强;白癜风相关黑素细胞膜抗原的分析及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冯钜涛;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肝癌血清标记物[D];复旦大学;2005年
9 卢玲;脑和冠状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差异及decor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宫萍;6-OHDA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晓东;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2 韦涌涛;应用SELDI-TOF质谱技术筛选直肠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生物标志物[D];青岛大学;2007年
3 田英;应用SELDI-TOF质谱技术筛选喉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生物标志物[D];青岛大学;2005年
4 高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蛋白的蛋白质组学二维凝胶电泳分析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5 李征宇;顺铂作用卵巢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韩娟;SELDI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6年
7 刘海霞;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8 张妍;HCMV致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郑小莉;ONO-AE-248诱发中性粒细胞非凋亡性程序化死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6年
10 庞小刚;氧化胁迫下拟南芥根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月辉;蛋白质组学在美逐步形成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抓紧蛋白质组学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黎明;科学新宠——蛋白质组学[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前线;蛋白质组学产业正逐渐形成[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麦国荣;蛋白质组学[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王雪飞 吴志军;首建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N];健康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郝成涛 记者 于春光;为肿瘤疾病的防治研究开辟新途径[N];解放军报;2009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吴志军 郝成涛;为科学攀登搭建精神高地[N];解放军报;2010年
9 阳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潘文;提高基础及应用研究水平[N];中国医药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