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黄俊谦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东部青岛地区哮喘病人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病的关系,为哮喘病诊断提供早期筛查方法。 方法 建立哮喘病人DNA文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84例健康对照及147例哮喘病人血液中白细胞IL-10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清中IgE水平。 结果 PCR-RFLP的结果用限制性部分存在(R)和/或缺乏者(r)表示,哮喘病人在IL-10基因操纵子-627的多态性变化中,C和A碱基的发生频率分别为66.6%和33.4%;正常人则分别是78.2%和21.8%(P0.05,OR1.8,95%CI1.3,3.2)。3种不同类型的基因型分析发现哮喘病人的纯合子突变型(A/A)的发生率是16.7%,野生型和杂合子突变型则分别是50.3%和32.7%;正常对照组中,纯合子突变型的发生率仅为7.3%,野生型和杂合子突变型的发生率则分别为63.7%和29%(P0.01,OR3.5;95%CI1.4,11.5)。纯合子突变型血清中IgE水平明显高于非突变型,(P0.01)。 结论 IL-10基因的操纵子区域有一个RsaⅠ多态性位点,此位点的变化与血清IgE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同时推断此RsaⅠ位点可影响IL-10的表达,从而导致IL-10分泌量的减少,而易于诱发哮喘发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淑珍,余亮科;吸入普米克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附10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0期
2 王海燕;38例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3 金爱国,曾宝珠,凡秀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7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0期
4 刘爱华,姜勇;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0年01期
5 谷春华,王卫平,刘囡洁;截断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思路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6 张保荣,苏东奎;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年06期
7 辛献运,粘芙蓉;定哮平喘方系列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0年04期
8 刘方洲,侯勇谋;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J];中医研究;2000年04期
9 江萍;阶梯式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0年10期
10 邱仪华,施鸿瑞,姜龙祥,张洪熹,杭晶卿;支气管哮喘的社区调查和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4期
11 富海霞;;支气管哮喘的治疗[J];黑龙江医药;2000年03期
12 ;支气管哮喘[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5期
13 蔡培泉,周秋云;支气管哮喘并发和伴发的少见病17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3期
14 田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年11期
15 李雅莉,张洁,孙秀珍,薛婉兰;支气管哮喘发病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16 杨昆,黄绍光;支气管哮喘流行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3期
17 徐东,吴洪巧,汪运山,孙晓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12期
18 王华,刘志刚,郭禹标 ,刘玉琳,王若源,龚十妹;哮喘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S2期
19 王永清,樊寻梅;镁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现状[J];中国急救医学;2001年05期
20 牛轶,程自立,王高华,臧德馨;支气管哮喘的心身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姒惠;金桂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A];2003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韩晶;魏春华;;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有奎;;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及治疗[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丽;;中西药结合配合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61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许萍;;脉冲振荡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耿秀娟;徐波;李双拾;郭春莲;;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彬;张贵生;赖雁平;葛庚芝;;37例成人支气管支气管哮喘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任禄惠;倪莹莹;;静注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17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毕秀芬;;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春燕;基于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的支气管哮喘维、西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韩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苏新明;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培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7 尹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负面情绪及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胡斯明;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失衡表达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冯晓凯;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彭丽萍;共刺激分子CTLA_4-Ig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明;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素娟;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支杆菌治疗慢性持续性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震天;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4 徐劲松;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研究外周血嗜酸细胞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陈辉龙;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水平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靖;海南省黎族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柴静;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傅安安;徐艳玲教授从五脏论治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任庆娜;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月明;热休克蛋白70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其珍;唱歌可预防支气管哮喘[N];兰州日报;2005年
2 陈金伟;支气管哮喘与相似疾病的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山;支气管哮喘试试这些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李典云;支气管哮喘选药膳[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黄绍荣;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李军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晓鱼;支气管哮喘护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