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D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_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_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S-100DC_s仅见少量散在分布于间质中,癌组织中S-100DC_s成簇状分布。DC_s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细胞核和细胞浆均为黄染,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树突状突起。在癌组织中,DC_s区域性分布于间质中,常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形成细胞簇(图2.1)。在癌灶中可见DC_s树突和周围癌细胞紧密接触,环抱癌细胞(图2.2)。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DC_s浸润的数量范围为0~36个/HPF,平均(9.47±7.21)个/HPF。13.75%(11/80)的患者无DC_s浸润。DC_s浸润多少与性别1、年龄2、肿瘤部位3、肿瘤长度4等因素无关(t_1=0.1764,P_1=0.8605;t_2=1.2561,P_2=0.2128;F_3=0.1997,P_3=0.8194;F_4=0.5774,P_4=0.4508),而在病理组织学分级5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F_5=14.7921,P_50.00001)(图2.3,2.4),在淋巴结有无转移6间及不同的临床分级7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_6=2.7864,P_6=0.0076;F_7=6.9597,P_7=0.0003)(图2.5,2.6)。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有转移,临床分期越晚,DC_s浸润程度越弱。2、PCNA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呈片状或区域性分布(图2.7)。PCNA-LI与性别1、年龄2、肿瘤部位3、肿瘤长度4等因素无关(t′_1=0.4716,P_1=0.6392:t_2=1.1587,P_2=0.2501;F_3=0.4455,P_3=0.6421;t_4=0.6945,P_4=0.4894),而在病理组织学分级5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F_5=26.4221,P_50.00001)(图2.8,2.9),在淋巴结有无转移6间及不同临床分期7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_6=12.9223,P_60.00001;F=54.5166,P0.00001)(图2.10,2.11)。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有转移,临床分期越晚,PCNA-LI越多。3、结果还显示:以80例食管鳞癌组织DC_s浸润的平均值9.5个/HPF为界,分为DC_s高浸润组(≥9.5个/HPF)和DC_s低浸润组(7.2个/HPF)。高浸润组PCNA-LI低于低浸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2.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_s与PCNA-LI之间呈负相关(γ=—0.514,P0.001)。
结论 1、S-100DC_s在间质中少量表达,在癌组织中成簇状分布,说明DC_s与食
|
|
|
|
1 |
杨卫平,杨捷生,卢诗杰,陈玉泉,陈于平,杨熙鸿;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的作用[J];癌症;1996年01期 |
2 |
吕富春,姜素珍,石荣珍,田平;内镜下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狭窄73例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年05期 |
3 |
陈家华,方刚;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4 |
王建设;双源性食管胃癌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6年12期 |
5 |
王立东,于国强,高珊珊,刘保池,陈玉龙,周琦,李晓芳;食管癌和癌旁组织 P16 和 P53 的变化[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6 |
王云喜,孙玉鹗,李越,刘颖;食管腔内超声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8年10期 |
7 |
庄新民,王锡伟;食道内置~(131)I配合中药治疗食道癌102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1998年03期 |
8 |
刘海玲,张登学,陆士新,王越英,苏涛,李华川;5’-RACE技术在钓取未知基因中的应用[J];癌症;1999年01期 |
9 |
季巧金,陈新宝,陈理达;右颈、右胸腹联合切口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附36例报告)[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5期 |
10 |
刘阳晨,赵莺,项其昌;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96例疗效观察[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1 |
沈金辉,曾绍文,蔡广玲,吴璇;食管癌与EB病毒的相关研究[J];四川肿瘤防治;2000年02期 |
12 |
张伟生,宋秀珍;大剂量顺铂联合方案治疗55例食管癌[J];中国癌症杂志;2000年03期 |
13 |
王明元!351100,戴蓉!351100,林雨冬!351100,吴和康!351100;彩色多谱勒对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心脏功能的评定[J];肿瘤防治研究;2000年03期 |
14 |
胡晨虎,赵堂海,孙丽娟,孙桂武,寇仁业;中段食管癌切除后不同吻合方法对预后的影响[J];前卫医药杂志;2001年04期 |
15 |
姚萍,钟慧闽,濮培风,庄兴俊;食管癌的胃镜诊断[J];齐鲁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
16 |
王九菊,赵维军,黄明周,任冬霞;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12例治疗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03年05期 |
17 |
刘海聪;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
18 |
余国校;食管剥脱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2004年04期 |
19 |
胡振东,许林,曲渊;食管癌肉瘤20例病理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英文)[J];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2004年06期 |
20 |
顾福萍,何焕钟;不同通气模式对胸外术后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气指标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