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放射性脑病及其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

陈颖  
【摘要】: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放射性脑病病灶的低场MRI征象,总结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影像学随访,探讨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改变与诸多相关发生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低场MR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对接受放射治疗的154例患者,其中包括首程放疗112例,再程放疗42例,采用0.3T AIRIS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使用头部正交线圈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采用SE T1WI、FS T2WI、FI FLAIR轴位扫描。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体重,经肘静脉团注后行T1WI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分析MR表现及相关发生因素。 结果:154例患者中确诊放射性脑病41例(发病率26.6%),共66处病灶。病灶分布以照射野为中心,脑白质为主,形态多样。其诸项MRI观察指标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均位于放射野范围内,其中颞叶32处(48.5%),额叶及顶叶22处(33.3%),脑干10处(15.1%),小脑2处(3.0%)。诸病灶形态不规则,周边环绕水肿带,多为I°(56.1%),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梅;傅深;张志红;王勇;;脑肿瘤放疗的体位固定[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5期
2 杨华;;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23期
3 楚建军;许昌韶;;恶性脑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3年03期
4 李任萍;刘莉;;脑肿瘤术后首次放射治疗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5期
5 张宜波;李爱民;蒋晓东;李卫;王雪松;万光绪;;颅内肿瘤放疗后颅神经并发症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8年31期
6 胡学锋;黄国森;;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放射性脑病的诊断[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11期
7 何丽佳;向莉;张建文;陈东;;脑干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0年06期
8 齐洪武;张卫宁;;放射线治疗诱发脑肿瘤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9 闫婧;卢洁;李宝生;李万湖;侯栋梁;刘娟;;CT与MRI图像融合在颅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7年12期
10 任远;李明智;王川红;;脑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磁共振波谱评价[J];江西医药;2009年10期
11 李贻卓;黄子林;魏大年;谢传淼;何浩强;魏一飞;陈林;吴沛宏;;术前脑肿瘤患者脑白质束MR-DTI的初步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2 宋庆轮;张聪;方宏洋;张文华;曲浩;;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J];华西医学;2009年05期
13 马旭辉;苗振静;李霞;;脑瘤局部治疗新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5期
14 蒋军;魏伟宏;冯彦林;周育超;罗伟军;袁建伟;张国仪;吕志倩;;~(99)mTc-DTPA断层显像在全脑放疗血脑屏障通透性研究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5 顾科;张军宁;;成人Ⅱ级以上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7年08期
16 张淑倩 ,Nbauer-Huhmann I M ,Ba-Ssalamah A ,Mlynarik V;3T和1.5T磁场下脑肿瘤的磁共振对比增强[J];放射学实践;2002年06期
17 郑玲,李林,卢光明,王俊鹏,朱锡旭,田建明;脑肿瘤治疗后磁共振质子波谱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4期
18 阮庆峰;同位素~(32)P内放射治疗囊性脑肿瘤[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年01期
19 杨秀军,彭仁罗;脑肿瘤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年05期
20 赵伟;直线加速器对转移性脑肿瘤定位放射治疗[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敬亮;;DWI和ADC值测量在脑肿瘤与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2 李成利;吕玉波;武乐斌;;磁共振导引与实时监控脑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进;叶碎林;成力伟;张学磊;王伟明;田达;;神经导航下小骨瓣切除脑肿瘤体会[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增爱;冯晓源;耿道颖;许建荣;;DTI及fMRI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联合应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张祥松;;~(13)N-NH_3PET显像选择性检测脑肿瘤血瘤屏(BTB)障通透性改变——与增强MRI比较[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胡瑛;;3T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康德智;林章雅;余良宏;林元相;陈佳;;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妍芬;高思佳;;DWI及~1HMRS在常见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许培源;;脑肿瘤与癫痫[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恒;李坤成;杨旗;杜祥颖;李涵;汤青;;3.0T磁共振对冠状静脉系统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锡旭;脑肿瘤多体素磁共振质子波谱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洪汛宁;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高静;苯丁酸钠对喉癌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放、化疗敏感性的调节[D];山东大学;2005年
4 张激扬;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后诱发颅内恶性肿瘤病例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玉田;羟基喜树碱用于放射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英;肺癌放射治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吴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相关基因的改变[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刘贯中;磁共振弥散成像分数微积分模型在儿童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管一晖;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基础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朱海云;磁共振多技术扫描检测活性心肌及其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超声对比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放射性脑病及其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2 李洛;弥散张量成像在深部脑肿瘤术前评估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郑斐群;脑肿瘤MR灌注成像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4 陈维娟;PWI鉴别脑肿瘤术后反应、残留及复发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张竞文;磁共振弥散成像及氢质子波普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6 何仿;以磁共振三维重建技术为基础的肩关节运动模式和盂-肱变换关系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7 宫媛媛;核磁共振对中药治疗SARS后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疗效的客观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薛梓瑗;低场磁共振FID信号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2年
9 张佳;乳腺肿块磁共振增强与病理相关性初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岳红;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在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福新;CT和磁共振 各有利弊[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2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许小华;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N];泰州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曹升奇 记者 陈奇;市三院隆重举行磁共振病房楼启用仪式[N];菏泽日报;2010年
4 驻京记者 王丹;GE磁共振应用科研中心落户中国[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徐蕾莹;GE携手学会创建磁共振应用学院[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周良辅 毛颖 姚成军;术中磁共振——主刀医生的“科技眼”[N];健康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正午;磁共振发展最快的影像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赵晓阳;加快医技进步 服务临床诊疗[N];安庆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正午;磁共振竞技场的新较量[N];医药经济报;2004年
10 王健;3T磁共振可解决肾脏受损者检查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