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双重响应性微凝胶及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程祥胜  
【摘要】: 将具有温敏性的聚合物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在加入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PEGMA)的体系中,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得到了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的微凝胶P(NIPAM-co-MAA-co-PEGMA);还以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的微凝胶P(Vcl-co-MAA)。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技术、透射电镜技术、动态光散射技术和浊度法对两类微凝胶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体完全反应,形成了具有网络结构的、具有良好分散稳定性的微凝胶;微凝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和温度响应性;N-乙烯基己内酰胺类的微凝胶的粒径比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的小,粒径分散指数却更大,说明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的微凝胶的尺寸更均匀。 另以P(NIPAM-co-MAA-co-PEGMA)微凝胶为微反应器,合成出了包含有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复合微凝胶,并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铁包覆在微凝胶网络内部,形成了具有磁性的复合微凝胶颗粒;复合微凝胶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婉君,阮梅娜,程镕时;顺式聚异戊二烯的微凝胶与粘度方程[J];应用化学;1986年01期
2 德;微凝胶增韧环氧树脂系列产品问世[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3期
3 陈庆德,沈兴海,高宏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4-乙烯基吡啶共聚微凝胶的γ-射线辐照合成[J];高分子学报;2005年01期
4 李亚娜,霍东霞,钱庆文,刘玉坤;pH及温度敏感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的制备与表征(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3期
5 周楠,周儒领,严晓虎,王治流,程鎔时;高分子单链微凝胶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杨晓英,陈胜男,芮嘉明,刘彦韬,栗方星,刘卫东,刘福海;新型耐温耐盐微凝胶高效驱油剂[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3年03期
7 孔柏岭,韩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对微凝胶体系性能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5期
8 G.Chauveteau ,孟祥鹏,徐文芹,冯殿辉;控水用可调节胶凝时间和凝胶尺寸的微凝胶体系[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11期
9 段秋红,朱默山,徐涛,谢照宽,罗前,高建林,李萍;改进注聚设备提高微凝胶成胶率[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3期
10 陈云传,刘晓亚,胡红梅,熊万斌,陈明清;UV固化涂料用水性聚氨酯及微凝胶的制备[J];涂料工业;2004年05期
11 朱怀江,朱颖,孙尚如,刘玉章,唐金星;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12 王田军;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J];精细石油化工;2002年04期
13 胡鹏,王朝旭,韩亚群,桑涛,牛文朝,韩吉璞;下二门油田微凝胶驱油现场试验堵塞问题分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4 王斌;张玉翠;张伏龙;庄善学;;智能型水凝胶改性研究进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5 张青松;查刘生;马敬红;梁伯润;;pH/温度双重敏感性微凝胶的合成与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7年01期
16 胡晓丹,陈瑞珠;丙烯酸酯齐聚物和微凝胶增韧环氧粘接件的湿热耐久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7 魏淋生,唐金星,卢祥国;聚合物及聚合物交联微凝胶调驱效果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5期
18 朱雪燕,陈明清,刘晓亚,杨成;pH响应性水溶性微凝胶的研制[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9 张颖;胡进进;;原子力显微技术在敏感性微凝胶研究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0 徐小军,胡建华,杨武利,陈绍平,杨徐敏,府寿宽;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培培;刘琼琼;徐云慧;赵海峰;陈明清;;pH/温度快速响应微凝胶的制备与药物缓释模拟[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亚平;赵继华;沈伟国;高培源;方建;;P(DEA-co-AA)微凝胶的合成、性能表征及对HRP酶的固定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延顺;于跃芹;;聚天冬酰胺交联温敏性微凝胶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颖;胡炜;李红;;多重敏感性能复合微凝胶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维俊;黄永民;刘洪来;;浊度法对温敏性微凝胶体积相转变行为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汪碧波;张伟;汪谟贞;王淑芬;张志成;;辐射分散聚合制备pH响应共聚物微凝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孙涛垒;卿光焱;;响应性生物界面材料[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方亮晶;陈素静;张莹;张会旗;;适于水溶液体系的光热双重响应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宝华;陆佳琳;王伟强;;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微凝胶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10 廖望;张拥军;关英;朱晓夏;;温敏性聚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溶液的凝胶化动力学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波;复杂结构微凝胶及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功能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殷俊;响应性高分子微凝胶的相变行为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曹峥;环境响应性聚合物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秦绪平;微凝胶复合高强度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頔;响应性聚合物的合成、组装动力学过程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赵趱;温度响应性高分子的多层膜的组装和可控溶解[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林;聚烯丙胺盐酸盐—葡聚糖微凝胶的制备、组装及复合[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子刚;多尺度的可降解温敏型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基于微凝胶的蛋白质包裹工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侯毅;高分子界面行为与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李昌华;响应性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祥胜;双重响应性微凝胶及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纪磊鹏;共轴微反应器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及其在微反应器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3 高燕;丙烯酰胺基微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4 胡进进;多重敏感性高分子/无机复合微凝胶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丛玲;具有IPN结构的双重刺激响应性空心微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东华大学;2012年
6 张凌飞;含氟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敏感型微凝胶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7 王姗;高分子凝胶薄膜和微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葛慧;高分子微凝胶的相变与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吕美丽;纳米银/高分子复合微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桂香;新型两亲性氟碳—碳氢杂化的无规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自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响应性高分子凝胶在药物控释上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VoiceXML 2.1大有长进[N];网络世界;2006年
3 何蔚;专门化企业:未来最成功企业[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通讯员 阎江斌 李杰堂报道;新型流量计不怕絮凝[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李佳师;自主运算改变什么[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孙广明;春兰服务满意度名列空调品牌前茅[N];经理日报;2007年
7 ;电子商务你想有多e[N];网络世界;2002年
8 桑雪骐;电脑送修服务:顾客满意度不足70分[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王杨二;空调安装服务成企业竞争焦点[N];中国质量报;2007年
10 王杨二;送修服务满意度不足70分[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