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

张旭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规则大幅改变,由之前对原材料、土地等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以知识为主体的竞争形态。而相对于比较容易获取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转移在企业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隐性知识具有无形性,一般形式的激励制度难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因此从社会网络角度对隐性知识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本文以工T行业为调研对象,主要目的是探讨从社会网络和知识转移内驱力角度研究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因素和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归纳了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变量——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基于知识转移内驱力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并进一步提出概念模型和假设,在IT行业中用问卷调研的方法进行调查,并运用LISREL和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几个重要研究结论:在强知识转移动机和组织文化环境影响下,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与隐性知识转移效果有正相关关系;知识吸收能力与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同样是正相关;知识吸收能力对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中介作用没有证实。 此外,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助于企业知识管理的两点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赢;王秉安;;基于知识的社会网络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综合竞争力;2010年05期
2 许小虎,项保华;社会网络中的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10期
3 张志勇;刘益;;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双网络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9期
4 杨虹;陈莉平;;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间的知识学习[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5 吴超;;联系强度与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期
6 董淑芳;;高科技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实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7 刘红丽;赵蕾;王夏洁;;高技术产业集群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8 彭晓英;张庆华;;隐性知识转移视角下ERP沙盘教学模式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9 邢文凤;严建援;;供应链知识纵向转移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6期
10 魏法杰;邓婉君;单伟;;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1 袁静;冯铮;要佳奇;;关于知识的一个新的分类[J];企业活力;2006年08期
12 田慧敏,李南,邓丹;弱连接在促进隐藏隐性知识转移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6期
13 张大为;汪克夷;李俏;;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14 刘红梅;张星;;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年06期
15 付金龙;张庆普;;供应链中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16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1期
17 胡健飞;夏亚云;;粘滞知识的成因分析及管理[J];情报杂志;2006年06期
18 卢兵;岳亮;廖貅武;;组织通过外部学习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19 张晓燕;李元旭;;论内在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1期
20 卢兵;岳亮;廖貅武;;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三阶段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典全;黄朝阳;;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LBSN)研究及其产业化[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李莉;武邦涛;陈忠;;社会网络作为双刃剑:交易网络的摩擦、中介可能性与结构洞[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3 刘丹;潘煜;谈樑;;ICT技术对信息扩散网络的影响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丁邡;张学宏;陶星;蓝颖杰;;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IT决策模式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燕飞;张铭;谭裕韦;唐建;邓志鸿;;综合社会行动者兴趣和网络拓扑的社区发现方法[A];NDBC2010第27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10年
6 罗晓光;;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特点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国霞;鲁亿方;徐银梅;;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视角看实验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陈忠卫;王志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衣伟婧;张淑华;白涛;;企业科技人员社会网络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彭晖;;四川北路购物中心对地方社会网络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灵斌;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2 王洋;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危机传播机理与治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倪顺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袁晓婷;企业R&D团队内部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洪道诚;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整合影响及其作用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7 徐峰;互联网宏观拓扑结构中社团特征演化分析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8 汪东华;政府公务员个体隐性知识传递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苏春艳;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D];上海大学;2005年
10 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徐继军;社会网络对个体间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唐乙斌;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D];西华大学;2011年
4 胡伟;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林海棠;社会网络对多元化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邢青霞;科技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邓建友;企业隐性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及组织实现[D];南华大学;2006年
8 吕剑;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陈金菊;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其有效转移的IT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郑玉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冠勇;用社会合力构筑维权长城[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记者 石巍;张家口建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网络[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章建潮;链接社会网络的神经系统[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周丽萍;社会资本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N];中国保险报;2003年
5 郑晓涛 石金涛 郑兴山;织好员工社会关系网[N];组织人事报;2006年
6 何屹;虚拟世界研究验证人类互动理论[N];科技日报;2010年
7 刘钢;“社会性软件”整合社会资本[N];学习时报;2005年
8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永平叶初升;架构“和谐三角”的社会资本[N];光明日报;2008年
9 柯象中;劳动力集中迁移问题应该引起重视[N];中国财经报;2010年
10 上官子木;隐性知识教育缺失的代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