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价值,明确造成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为进一步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制定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6例,并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查体中心随机选取10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病史及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CT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116例后循环眩晕患者和10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logistic回归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危险因素(P0.05)。CTA与DSA检查影像资料对比分析发现,116例患者中,血管检查发现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6例,前循环血管病变者2例,此结果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另外108例患者均检出有后循环血管异常,其中基底动脉狭窄16例,CTA与DSA均检出。以DSA结果为标准,CTA对92例患者184条椎动脉检查的灵敏度为95.10%特异度为92.68%, Kappa值=0.8788,CTA与DSA诊断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的结果呈正相关(r=0.991,P0.001)。
结论CTA对后循环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价值相似,能很好的评价后循环血管的结构异常,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