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散热片瓦楞状翅片表面加工成形机理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功率越来越高。横肋式散热片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散热片结构,对其性能要求日益增高。铲削散热片工艺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机床和刀具生成连续的切屑,并且控制切屑的流动方向和弯曲半径,最终得到在基板上竖直的翅片。一系列的翅片竖立在基板,从而形成横肋式散热片。与传统工艺比较,这种工艺需要的设备简单,也少是一种无屑的绿色制造。
本文在铲削散热器宏观结构研究中,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加工工艺参数对翅片形态(厚度、高度)和间距的影响。在翅片表面亚结构和微结构的研究中,发现了瓦楞状翅片表面特征的成因,并设计了实验给予证明。利用该结论,本文在原有铲削加工整体散热片的基础上,提出碾压-铲削加工法。成功制造出具有瓦楞状分形特征的翅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M.E.Merchant切削模型,分析了铲削加工过程的宏观翅片和刀前角之间的关系;预测铲削加工的切削力。
(2)通过铲削散热片的工艺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铲削散热片宏观形态(翅片高度、厚度、翅片间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纯铝1060在铲削加工过程中,因前刀角的不同翅片明显呈现两种状态。
(3)借鉴广泛研究的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使用Deform软件,建立了铲削加工的有限元模型。使用该模型对铲削加工进行模拟;分析了铲削过程中翅片形态、温度和应力分布。
(4)确定了A11060工业纯铝在低速加工中产生瓦楞状特征的两个原因,并设计实验予以验证。本文在铲削加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加工工艺:碾压-铲削工艺。该工艺特点是能够生成瓦楞状表面微观特征。
(5)初步探讨了瓦楞状分形特征对于散热面积的影响。使用分形的概念分析了瓦楞状翅片的形貌。应用MATLAB软件,建立瓦楞状特征形貌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数学模型分析瓦楞状特征对翅片表面积的影响。并对利用ANSYS对瓦楞状翅片的散热效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
|
|
|
1 |
章浩伟,朱训生;基于实验的翅片管换热器计算模型及其软件平台[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 |
段松屏,伍青山;翅片管各种加工工艺的分析[J];水利电力机械;1999年06期 |
3 |
衣秋杰,田茂诚,杨前明,李志敏;新型钢制散热器翅片管的传热分析及优化[J];节能;2004年07期 |
4 |
马义伟,方彬,尚希禹,刘玉萍,冯毅;翅片管倾角对管外放热性能和气流阻力的影响[J];节能技术;1986年06期 |
5 |
杜云尧;钢制翅片管散热器[J];建材工业信息;1994年24期 |
6 |
陈亚平,徐礼华;锅炉省煤器采用翅片管代替光管的改造方案探讨[J];锅炉技术;1997年08期 |
7 |
张学泳,李明文,孙盛丽;热交换器翅片管的滚压加工[J];汽轮机技术;1999年01期 |
8 |
张子强;细长翅片管焊接变形的防止[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1年03期 |
9 |
郑晓林;高翅片管列管式新型换热器[J];化工设计;1994年02期 |
10 |
程东奇,李登云,李中;FE51型钢制镀锌翅片管的国产化[J];中国电力;1996年08期 |
11 |
马晓茜;翅片管冷凝器的实验研究[J];节能;1997年01期 |
12 |
王军英,张双喜,亓玉政;钢制翅片管散热器热工性能的研究[J];煤气与热力;2003年09期 |
13 |
辛荣昌,李惠珍,康海军,李娬,陶文铨;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4 |
陈旭,迟英;高频焊翅片管─—高效换热的新元件[J];施工技术;1995年05期 |
15 |
李妩,陶文铨,康海军,李惠珍,辛荣昌;整体式翅片管换热器传热和阻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7年01期 |
16 |
卢智利,丁国良,曹家枞;燃气水加热器用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实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
17 |
徐桃春,汪丽娟;翅片管式余热锅炉在武钢三烧的应用[J];烧结球团;2004年06期 |
18 |
王世平;廖西江;详盈科;邓颂九;;带锯齿的翅片管及径向辐射状槽翅片管的冷凝传热实验报告[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19 |
周小信;一种降低排烟温度的有效方法——翅片管在一氧化碳锅炉省煤器上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1998年01期 |
20 |
王海军,罗毓珊,陈听宽,范红兵;翅片管传热特性与热疲劳的实验研究[J];化工机械;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