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和肉类亚硝酸盐的测定研究及其在贮藏中的变化
【摘要】:
蔬菜中的亚硝酸盐污染来源于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氮肥使用过
多,作物吸收氮素的速度大于硝基氮还原的速度时,硝基氮就在作物内积累。
肉制品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亚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也是肉类加
工时常用的发色剂,不仅能使制品呈良好色泽,而且还具有防腐和增强风味的
作用。但是,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还会
引起正常血红蛋白(二价铁)转变成正铁血红蛋白(三价铁)而失去携氧功能。
因此研究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的变化,对人体健康及食品工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
1.对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显色条件进行了研究。对比了
国家标准与美国AOCO推荐方法,提出了适于本实验合适的分析步骤。改进
了国家标准方法中显色剂的加入方法,获得满意结果。
2.研究了五类10种蔬菜在不同条件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变化,并在2~4天
内出现最大值。除白菜类(小白菜和菜心)室温放置1天后亚硝酸盐超过4mg/kg
的2~3倍外,其他蔬菜亚硝酸盐即使在最大峰值时也未超过4mg/kg。实验还
说明,蔬菜在4℃冰箱密封保存可明显降低亚硝酸盐的危害。
3.肉类食品(猪肉、牛肉、镛肉、鸡肉和兔肉)中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
国家安全食用标准,小于30mg/kg,同时其亚硝酸盐含量也受市售肉类的来
源及新鲜度的影响。猪肉、牛肉和镛鱼肉,室温或冷藏其亚硝酸盐含量均会下
降。鸡肉则变化不大,兔肉开始会增大,随后又降低。冷藏与否就亚硝酸盐变
化而言无太多关系。
4.蔬菜经水浸半小时,猪肉用小苏打、链鱼肉用盐和白醋、镛鱼用白醋
处理6小时,均可使亚硝酸盐下降。
5.讨论了本文研究的蔬菜及肉制品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变化的机理,并对
肉品的变质机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