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摘要】:
印染废水的处理是一个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阐述印染废水的来源、特征及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用尿素改性制备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的合成反应研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实验制备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脱色性能和COD_(Cr)去除性能,制备工艺易于控制,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絮凝脱色剂。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以双氰胺与甲醛的缩聚反应为主反应,用尿素部分取代双氰胺,制备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通过实验证明了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用尿素对双氰胺-甲醛缩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是可行的,进行了确定尿素最大取代用量及其制备反应的控制的研究。
(2) 对产品的分子量及其离子类型进行了测定,用红外光谱进行了基团分析,表明实验制备的产品是一种分子链中具有带正电性质基团的低聚物,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聚电解质的特性,产品的物理性质良好,适于在废水处理中应用。
(3) 考察了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对上述因素进行实验条件变化范围的初选的基础上,以对混合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COD_(Cr),去除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小时;反应物配比为(双氰胺:尿素):氯化铵:甲醛=(0.714:0.286):0.9:1.4;1~2℃/min的升温速率。对产品的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甲醛的用量和反应的温度。
(4) 以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应用于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中,分别考察了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对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和COD_(Cr)去除性能,寻找出实验产品在上述染料废水处理中的使用特性。
(5) 进行了采用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对实际印染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废水的pH值及与其它药剂的配合使用等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处理后排水的最佳处理效果为残留COD_(Cr)值76.1mg/L,色度接近无色,表明实验产品是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有效的絮凝脱色
广东工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U。
|
|
|
|
1 |
刘音;王连生;费学宁;郝亚超;;复合脱色絮凝剂处理溴氨酸水溶液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2 |
余跃,冯晖,杨文忠;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江苏化工;2004年02期 |
3 |
董银卯,刘晓琨;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的研究[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崔跃飞,曾繁森,宁平,陈志泉;改性固色剂Y树脂的研究[J];印染助剂;1994年02期 |
5 |
汤继军,高枫;双氰胺-甲醛缩聚物脱色剂的研究及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2年04期 |
6 |
曾小君,徐肖邢,汪学英,徐刚;淀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年02期 |
7 |
汪晓军,肖锦;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8 |
曾小君,汪学英,徐肖邢,徐刚;阳离子淀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J];四川环境;2004年04期 |
9 |
杨春霞,李永梅;双氰胺对不同形态氮在红壤中转化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
10 |
;双氰胺[J];广东化工;1991年02期 |
11 |
刘东勋;双氰胺对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2期 |
12 |
;循环连续法生产双氰胺试验成功[J];今日科技;1971年17期 |
13 |
窦正远;新型活化剂增强H_2O_2漂白[J];纸和造纸;2003年02期 |
14 |
梁建统;;双氰胺遭遇反倾销的反思[J];石油化工应用;2007年02期 |
15 |
陈平,费敏明,唐传林;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0年02期 |
16 |
陈小嫣,何寿林;两步法合成双氰胺工艺[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2年10期 |
17 |
王露丝,张双存;648~#环氧树脂基体配方的确定及成型复合材料加压时间的优选[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4年04期 |
18 |
杨银忠;;发展石灰石——双氰胺系列产品大有前途[J];贵州化工;1991年04期 |
19 |
胡勤海;傅柳松;;双氰胺对蔬菜硝酸盐积累抑制作用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年01期 |
20 |
蔡维德,何绍年;奋斗的十五年[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