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空调器高能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简建伟  
【摘要】: 节能是保护人类环境,促进制冷事业发展的核心。研究开发高能效的空调器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公司为了树立制冷的核心技术,决定以开发KFR-26GW/SF、KFR35/SF两产品来探索研究提高空调器能效比的途径。 本论文详细记录了研究过程。论文首先介绍了空调的制冷原理、基本结构。空调的制冷系统主要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四大部件组成。蒸发器与冷凝器统称为换热器,换热器是空调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窗口,利用传热学原理对换热器的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比较不同的蒸发器,冷凝器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冷凝器使用不同片型对换热效果的影响;比较铜管与翅片的不同胀紧对热阻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同时在降低系统压降方面进行新尝试。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的调试是系统调试的关键,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得出最佳的匹配方案。在压缩机选用方面,对不同厂家与不同型号的压缩机进行比较,选出最理想的压缩机型号,同时与压缩机厂进行合作,降低了压缩机的功率,提高空调整机的效率。我们首次采用R411c工质作为空调的制冷剂,并与通常使用的R22作对比,制冷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本研究是与产品开发同时进行,所以研究问题时针对性强,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KFR-26GW/SF、KFR35/SF两个产品,“双高效”环保空调作为科龙空调的形象产品在市场一推出就得到较好的反应。本研究的一些成果和经验将对以后产品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双高效”环保空调技术研究这一项目已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已获得佛山市顺德区科学术二等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殷光文;;定速及变频空调器节能技术的探讨[J];暖通空调;2009年01期
2 胡静;杜明星;杨昭;;变频空调器的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映宁;朱宝旭;林俊;;夏热冬暖地区小型地源热泵制冷采暖系统实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9期
4 储国成;余跃进;黄虎;孟登居;;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进出水温差减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7年04期
5 时阳,朱兴旺,胡春霞,张保国;全串联式单级压缩分凝制冷系统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5年02期
6 郝东辉;;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的实践应用[J];宁夏机械;2005年03期
7 王梅芬,王启海,胡静平,王占国;2D3.5-15/13 压缩机换热器的变动[J];压缩机技术;1999年01期
8 颜立永,贾雅娟,金杭海;螺杆压缩机风扇与换热器匹配的正交试验[J];流体机械;2005年01期
9 熊硕;王铭坤;;关于房间空调器高效节能方法的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7期
10 付圣东;刘金祥;陆桂良;施建忠;;提高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7年12期
11 刘蕴青;;高能效比窗式空调器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12 杜学峰,张晓春,王彦坤,李金伟;ACR铜管在空调换热器中的应用与发展[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3 张旭光;胡益雄;;基于模型仿真的热泵两器匹配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5年06期
14 宁静红,彭苗,李慧宇;环保工质制冷系统与节能途径的研究[J];流体机械;2003年08期
15 奉政一;;采能式一体化空调热水器[J];家电科技;2009年13期
16 方远;日立压缩机:自主研发 高效开路[J];电器;2004年12期
17 岳孝方;;COP值与EER值的正确运用[J];制冷技术;2009年02期
18 周子成;我国空调压缩机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制冷与空调;2004年04期
19 王清正,刘少峰,王涛;在热泵中装设过冷器的试验与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05年02期
20 姜显;;压缩机不同配置对空调性能的影响[J];家电科技;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光文;;定速及变频空调器节能技术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殷光文;;定速及变频空调器节能技术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翔天;甘永健;;R410A空调器的应用与研究[A];第八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蓉;黄辉;庄嵘;张桃;李欣;;提高R407C机型能效比的方法[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自强;;双温地能热泵机组研究近期应用[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一集)[C];2007年
6 张小军;苏志军;;房间空调器制冷系统优化设计[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金听祥;李改莲;崔严鹏;成剑;郑祖义;;变频空调器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逸流;;如何评价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技术性能[A];2007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2007年
9 辛岳芝;胡松涛;田郁;王刚;陈茂科;;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对热泵和系统能效比影响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郑晓峰;臧润清;姚秀;;制冷系统液体冷媒融霜的实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爱国;户用多功能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杜晓通;建筑物能效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江明旒;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尹涌澜;沉降膜换热器基础研究及其复合源热泵系统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白红宇;HT-7U超导托卡马克氦制冷系统热力学分析及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2002年
6 王洋;单、双级耦合热泵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杜宏鹏;百瓦量级2K超流氦制冷系统的动态仿真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周湘江;HFC125临界热泵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马利敏;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马永其;换热器固定管板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进一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建伟;空调器高能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2 任晓红;U型垂直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全年实验研究与传热模型[D];重庆大学;2004年
3 孙亚琴;用虚拟温度法进行具有多流股换热器的换热网络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孙宙;化工过程设备制造业电子协作商务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5 张明艳;换热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6 彭怀俊;密集烤房换热器不同材质对比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周游;南方地区浅层地源热泵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孙桥;基于VLISP和VBA的管壳式换热器自动布管系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李阳春;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吕洪;对流换热下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洋;海立集团研制节能型压缩机[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攀登高峰俯看风光无限[N];湖北日报;2007年
3 李凤 本报记者 边防军;TCL叫响:“终身高效”[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雪梅;自主创新 烟台冰轮张扬国产压缩机品牌[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朱晨韦;选购空调要警惕:知人知面难知“心”[N];江淮时报;2005年
6 云风;春兰扩产压缩机专攻节能[N];中国企业报;2005年
7 记者 曲丹;整合换热器资源 打造中国换热器城[N];四平日报;2007年
8 林枫;TCL:空调应“长效节能”[N];中国电子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艾春义 赵波 通讯员 王莉;让四平换热器“航母”破浪前行[N];四平日报;2007年
10 实习生 朱慧君记者 霍群珍;节能家电“曲高和寡”[N];黄石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