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高能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节能是保护人类环境,促进制冷事业发展的核心。研究开发高能效的空调器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公司为了树立制冷的核心技术,决定以开发KFR-26GW/SF、KFR35/SF两产品来探索研究提高空调器能效比的途径。
本论文详细记录了研究过程。论文首先介绍了空调的制冷原理、基本结构。空调的制冷系统主要是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四大部件组成。蒸发器与冷凝器统称为换热器,换热器是空调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窗口,利用传热学原理对换热器的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试验比较不同的蒸发器,冷凝器设计方案的优劣;比较冷凝器使用不同片型对换热效果的影响;比较铜管与翅片的不同胀紧对热阻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同时在降低系统压降方面进行新尝试。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与毛细管长度的调试是系统调试的关键,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得出最佳的匹配方案。在压缩机选用方面,对不同厂家与不同型号的压缩机进行比较,选出最理想的压缩机型号,同时与压缩机厂进行合作,降低了压缩机的功率,提高空调整机的效率。我们首次采用R411c工质作为空调的制冷剂,并与通常使用的R22作对比,制冷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本研究是与产品开发同时进行,所以研究问题时针对性强,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KFR-26GW/SF、KFR35/SF两个产品,“双高效”环保空调作为科龙空调的形象产品在市场一推出就得到较好的反应。本研究的一些成果和经验将对以后产品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双高效”环保空调技术研究这一项目已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已获得佛山市顺德区科学术二等奖。
|
|
|
|
1 |
殷光文;;定速及变频空调器节能技术的探讨[J];暖通空调;2009年01期 |
2 |
胡静;杜明星;杨昭;;变频空调器的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3 |
胡映宁;朱宝旭;林俊;;夏热冬暖地区小型地源热泵制冷采暖系统实验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年09期 |
4 |
储国成;余跃进;黄虎;孟登居;;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进出水温差减小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7年04期 |
5 |
时阳,朱兴旺,胡春霞,张保国;全串联式单级压缩分凝制冷系统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5年02期 |
6 |
郝东辉;;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的实践应用[J];宁夏机械;2005年03期 |
7 |
王梅芬,王启海,胡静平,王占国;2D3.5-15/13 压缩机换热器的变动[J];压缩机技术;1999年01期 |
8 |
颜立永,贾雅娟,金杭海;螺杆压缩机风扇与换热器匹配的正交试验[J];流体机械;2005年01期 |
9 |
熊硕;王铭坤;;关于房间空调器高效节能方法的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7期 |
10 |
付圣东;刘金祥;陆桂良;施建忠;;提高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7年12期 |
11 |
刘蕴青;;高能效比窗式空调器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
12 |
杜学峰,张晓春,王彦坤,李金伟;ACR铜管在空调换热器中的应用与发展[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3 |
张旭光;胡益雄;;基于模型仿真的热泵两器匹配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5年06期 |
14 |
宁静红,彭苗,李慧宇;环保工质制冷系统与节能途径的研究[J];流体机械;2003年08期 |
15 |
奉政一;;采能式一体化空调热水器[J];家电科技;2009年13期 |
16 |
方远;日立压缩机:自主研发 高效开路[J];电器;2004年12期 |
17 |
岳孝方;;COP值与EER值的正确运用[J];制冷技术;2009年02期 |
18 |
周子成;我国空调压缩机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制冷与空调;2004年04期 |
19 |
王清正,刘少峰,王涛;在热泵中装设过冷器的试验与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05年02期 |
20 |
姜显;;压缩机不同配置对空调性能的影响[J];家电科技;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