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斑干涉技术及其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
针对本系统使用的相移控制器(带PZT的光纤移相控制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相移技术测定光纤PZT相移控制器相移特性参数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同时本文详细分析了散斑图像的特点,并对其高噪声特点,介绍了几种针对散斑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对电子散斑测量的各种方式的分析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本文针对光学实验室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系统进行了新的开发,并针对原系统中的软件部分运行不稳定以及功能块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并添加了针对散斑图像的滤波模块。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电子散斑技术的发展、应用,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散斑的性质以及一般电子散斑测量的原理。同时对利用电子散斑技术测量离面位移和面内位移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剪切散斑的测量原理以及剪切散斑的成像方式。并对影响剪切散斑的因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剪切散斑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在无损检测中运用的加载方式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用剪切散斑无损检测的应用作了准备。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散斑图像处理的条文中心处理方法——条纹倍增的处理方法,它可以使散斑图像的条纹增加一倍,相对提高了测量的精度,随后详细介绍了曲线大窗口滤波的原理以及实现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同时讨论了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跟其他滤波方式做了比较。
第五章针对本系统中用到的带PZT光纤相移控制器提出了一种利用移相技术测定相移控制器特性参数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这种方法采用步距任意的四步步进移相,并结合分组处理方式来求得所需参数。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光纤PZT相移控制器移相特性自我校验。同时针对散斑图像的条纹相位分析法介绍了移相技术和去包裹算法。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本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功能块。对电子散斑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运用了多线程和windows消息机制解决了原有系统运行的不
广东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稳定性以及其他不足之处。
最后总结了全文,提出了以后研究的方向。
|
|
|
|
1 |
陈华丽,沈亚鹏,许德刚;用激光散斑干涉法测表面位移[J];激光杂志;1981年03期 |
2 |
贺正辉;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1985年03期 |
3 |
宋振伟;王占云;李临生;田洪发;;散斑图数据处理系统[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
4 |
李霞;刘伟奇;田志辉;冯睿;柳华;魏忠伦;;激光显示中散斑对比度的降低[J];液晶与显示;2008年02期 |
5 |
周杰;徐满平;;应用电子散斑测量位相物体的折射率[J];激光与红外;2010年02期 |
6 |
邱天;郭立;刘秀娟;王妙锋;宫婷;;基于数字激光散斑图像的位移测量的多层平截算法[J];光电子.激光;2006年09期 |
7 |
杨夏;于起峰;伏思华;孟令晶;;一种提取单幅散斑干涉条纹图中心线的可靠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年07期 |
8 |
王仕璠;;用散斑摄影术研究相位物体[J];应用激光;1987年04期 |
9 |
王雅丹;苏显渝;;位置随机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及应用[J];激光杂志;2008年01期 |
10 |
王仕璠;应用多张散斑图測定微小三维位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
11 |
张新占;散斑图的信息处理[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2 |
陆渝生;;关于散斑图全场观测时两种Fourier变换光路的探讨[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13 |
赵德信,宋伟;用一张散斑图测量三维位移的方法[J];中国激光;1993年08期 |
14 |
鲍良弼,陈福耀,吴世雄,许江彤,管志莲,陈向东,杨明武;散斑干涉条纹的CCD-计算机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1991年01期 |
15 |
王祥林,郭靖华;用白光进行散斑图的信息处理[J];力学与实践;1982年04期 |
16 |
王仕璠;激光散斑计量及其应用[J];激光杂志;1989年06期 |
17 |
宋育东;用散斑干涉计量方法测定表面二维变形[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
18 |
陈福耀,陈向东,鲍良弼;散斑干涉条纹的卷积平均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1989年02期 |
19 |
顾杰;沈永昭;;散斑彩虹[J];应用激光;1989年03期 |
20 |
廖志杰;邢廷文;林妩媚;李艳;;激光投影显示中二次散射散斑抑制方法[J];光电工程;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