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
纳米TiO_2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密度、表面晶格缺陷以及高比表面能等特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催化活性高、反应速度快、对有机物的降解选择性低且能使之彻底矿化、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中掺杂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或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能有效地阻止电荷在转移过程中的复合,使其光催化活性提高。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必须对半导体光催化剂进行改性,希望在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同时能扩展光谱响应范围,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利用太阳能进行污染物的处理研究,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眼于我国染料废水的污染现状,研究了用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和改性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处理常见染料废水的实验条件和作用机理。
本实验采用焦炭为载体,Na_2SiO_3为粘结剂,研究了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和分别掺Fe、Cu的改性负载型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降解能力。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分别考察了以紫外灯为光源和以太阳光为光源时光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通过实验考察了影响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对不同光催化剂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研究了粘结剂浓度、改性金属掺杂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分别设计进行了L_9(3~3)、L_9(3~4)的正交实验,考察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考察了涂覆量、涂覆次数、太阳光强度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的影响。
本文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1)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浸涂液最佳的TiO_2质量百分含量为18%;正交实验优化出来的实验条件是:400℃的煅烧温度,粘结剂取质量百分比为20%的Na_2SiO_3溶液,煅烧时间为3h,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最高降解率为80.88%,各因素对降解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煅烧温度>Na_2SiO_3浓度>煅烧时间。但负载的TiO_2粉末剥落严重,出水浑浊,重复利用性差。同时发现,染料废水的降解效率与光强度Ⅰ成正比,本实验在最高光强时4.585×100μw/cm~2时的降
广东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率为89名6%。
(2)改性负载型Ti仇光催化剂:以紫外灯为光源时负载型掺Fe改性光催
化剂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锻烧时间
锻烧温度N匆S心浓度Fe掺杂量:以太阳光为光源时负载型掺Fe改性光催化
剂正交实验得出各实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锻烧时间
Fe掺杂量N匆S心百分比习毅烧温度。分别以紫外灯和太阳光为光源时Fe改性
实验优化出来的实验条件都是:粼刃℃的锻烧温度,粘结剂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0/0
的NaZsi几溶液,锻烧时间为3h。对于负载型掺Fe改性光催化剂,F勿仇改性光
催化剂的降解率明显高于F《。田3改性光催化剂的降解率。掺Fe量为2%时F之岛
和Fe(0卿3改性光催化剂的降解率最高,且出水澄清,光催化剂几乎不剥落。掺
Cu的改性光催化剂中市售C侧0改性光催化剂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高于
C试OI场改性光催化剂的降解效果,且在掺杂量为2%时降解率最高。Fe改性光
催化剂的降解效果要明显高于掺Cu改性光催化剂。
|
|
|
|
1 |
郭新章,邓南圣;TiO_2、WO_3对活性染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J];工业水处理;1992年02期 |
2 |
华彬,陆永生,胡龙兴;利用铁粉与磁粉载体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11期 |
3 |
孙华,洪英,高廷耀,周增炎;染料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
4 |
刘琰;孙德智;;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6年06期 |
5 |
刘琰;孙德智;李磊;;Fe_2O_3/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7年05期 |
6 |
黄宇;孙宝盛;石玲;邵长亮;;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效果分析[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年02期 |
7 |
吴文卫;吴炳智;陈建中;;射流式SBR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7年06期 |
8 |
王战敏;何闪英;陈昆柏;蔡美强;;电混凝法处理橙黄G模拟染料废水[J];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
9 |
孙剑辉;王晓蕾;祁巧艳;孙胜鹏;张干;;Sn掺杂纳米TiO_2/AC光催化降解橙黄G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6年10期 |
10 |
朱骏华;;探索以废治废的可能性——染料废水间的互凝效果研究[J];染料与染色;1984年01期 |
11 |
李家珍;;染料废水气浮净水初探[J];化工环保;1986年02期 |
12 |
云桂春;E·吉尔伯特;S·H·艾伯勒;;臭氧氧化法处理含蒽醌—2—磺酸染料废水[J];水处理技术;1986年04期 |
13 |
王连军,黄中华,刘晓东,井征堂,靳建永;染料废水的内电解脱色处理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9年05期 |
14 |
张林生,蒋岚岚;染料废水的混凝脱色特性及机理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5 |
徐锡彪,褚宏伟,孙建中;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10期 |
16 |
朱世云,李道棠;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8期 |
17 |
邹红林;新型氧化-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1期 |
18 |
施银桃,夏东升,李海燕,曾庆福;总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在染料废水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4期 |
19 |
吴炳智;徐卫东;陈建中;吴文卫;;微电解——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年06期 |
20 |
白波;陈志红;王莉平;;超声波/铁-炭微电解耦合处理直接大红4BE染料废水[J];应用化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