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性能石墨高速铣削加工研究

周莉  
【摘要】: 高性能石墨作为电极材料,具有强度高、电极消耗小、加工速度快、热变形小和加工温度高等优点,在我国汽车、家电、通信和电子等行业制品的模具电火花加工制造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薄壁或微细电极制造和应用方面具有铜电极无法比拟的优势。硬质合金微铣刀高速铣削技术是实现薄壁或微细石墨电极高效高精度加工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缺乏石墨高速铣削机理、刀具磨损机理以及高速铣削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实际生产中尚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充分发挥高速铣削的优越性。本文根据模具制造业对石墨高速铣削技术的迫切需要,着重从高速铣削切屑形成机理、刀具磨损机理、表面质量、切削力以及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工艺参数优化和编程策略优选等方面对石墨高速铣削加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通过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高速铣削加工实例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石墨高速铣削切屑形成机理研究方面,采用在线摄影法和材料微观分析技术,分别通过石墨正交切削和高速铣削研究,分析了石墨切屑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结合高速铣削微铣刀的单齿最大切削厚度与进给量和径向切深的几何关系,首次建立了高速铣削加工条件与石墨切屑形态、切屑粒度分布、已加工表面形貌、表面破碎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分析了切屑形成过程与切削力特征和刀具磨损的关系,提出了石墨高速铣削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墨高速铣削过程中,随着单齿最大切削厚度的增加,石墨切屑由以准连续切屑为主逐渐向以挤压颗粒切屑为主和以断裂块屑为主转变;每齿进给量和径向切深通过影响单齿最大切削厚度来改变石墨高速铣削的切屑形成过程,降低每齿进给量和径向切深以及采用逆铣加工可减小石墨表面破碎率;增大切削速度对石墨高速铣削的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小;采用正前角切削更容易形成大块断裂块屑,后角和螺旋角对石墨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小;切削力波形随石墨切屑形成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采用图像处理法计算表面破碎率,不仅作为石墨已加工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而且作为系统研究石墨高速铣削机理、切削力和刀具磨损的重要研究手段,将其有机地应用于本文的相关研究中。 在石墨高速铣削切削力研究方面,结合切削条件变化对石墨高速铣削切屑形成过程、表面破碎率以及后刀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因数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切削参数、刀具几何角度和石墨材料性能对石墨高速铣削切削力的影响,分析了切削力的时域波形特征和频域分量随刀具磨损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减小切削力的高速铣削工艺参数的基本选择原则。通过基于田口方法的正交实验设计,找出了影响石墨高速铣削切削力的主要因素,获得了以最小切削力为优化目标的工艺参数最优水平组合。 在石墨/硬质合金副的摩擦磨损特性方面,通过采用标准盘销式摩擦实验机进行滑动摩擦磨损实验,以及采用改进型盘销式摩擦磨损实验装置进行磨粒磨损实验,模拟石墨高速铣削时切屑和工件材料与硬质合金刀具表面之间的摩擦磨损特性,首次研究了石墨/硬质合金副的滑动摩擦磨损行为和磨粒磨损行为,为研究石墨高速铣削的刀具磨损机理提供了摩擦学理论基础。(1)在石墨/硬质合金副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方面,研究了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与摩擦副表面特征、摩擦因数和摩擦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硬质合金销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石墨转移膜;硬质合金销的磨损表面具有“抛光”磨粒磨损特征;提高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可促进转移膜的形成,并降低摩擦因数和摩擦温度。(2)在石墨/硬质合金副的磨粒磨损特性方面,研究了磨粒磨损过程中WC晶粒度、Co含量、法向载荷、滑动速度和涂层对摩擦副的表面显微形貌、比磨损率和摩擦因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硬质合金的磨损表面具有“抛光”磨粒磨损和“微切削”磨粒磨损特征;硬质合金的比磨损率和摩擦因数随WC晶粒度和Co含量的减小而显著降低,随法向载荷增大而增大,但受滑动速度的影响较小;AlTiN涂层对石墨高速铣削用硬质合金微铣刀具有抗磨减摩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3)通过在摩擦副接触表面上添加石墨切屑,研究了石墨切屑对摩擦副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墨切屑可减小摩擦因数和摩擦温度,并使摩擦因数随着法向载荷减小和滑动速度提高而降低。 在硬质合金微铣刀高速铣削石墨的刀具磨损和破损研究方面,分析了石墨高速铣削过程中的摩擦学条件,揭示了涂层和非涂层硬质合金微铣刀高速铣削石墨的刀具磨损和破损形态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早期剥落是涂层的早期破损形式,“抛光”磨粒磨损是涂层硬质合金微铣刀在稳定磨损期的主要磨损机理。首次研究了WC晶粒度和Co含量对硬质合金微铣刀高速铣削石墨的耐磨粒磨损性和抗冲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微铣刀的耐磨粒磨损性随着WC晶粒度和Co含量减小而显著提高,但Co含量太少时,又使得硬质合金微铣刀的抗冲击性出现显著下降;超细晶粒硬质合金0.2μmWC—8%Co是最适合于石墨高速铣削的硬质合金基体材料,为涂层硬质合金微铣刀基体材料优选提供了依据。结合切削条件变化对石墨高速铣削切屑形成过程、表面破碎率以及后刀面与工件表面的摩擦因数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切削参数、刀具几何角度和石墨材料性能对刀具磨损的影响,提出减小刀具磨损的工艺参数优化策略;提出了减小刀具磨损的高速铣削工艺参数的基本策略。通过基于田口方法的正交实验设计,找出了影响石墨高速铣削刀具磨损的主要因素,获得了以实现最小刀具磨损为优化目标的工艺参数最优水平组合。 在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的高速铣削工艺研究方面,综合运用全文的研究结果,针对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高速铣削的工艺特点,首次制定和优选了适用于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高速铣削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编程策略、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和加工刀具,并对一个典型薄壁结构石墨电极的高速铣削加工实例,制定了高速铣削加工工艺,编制了CNC高速加工程序,成功地实现了厚度0.3mm、厚高比为1:53.3的薄壁石墨电极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Ra仅为0.17μ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贺战涛;高速铣削时生成刀具轨迹的优化设置[J];工具技术;2002年12期
2 张雷,李迎;高速铣削的非线性建模[J];兵工自动化;2002年06期
3 马晓云,林建平;淬硬模具钢SKD61的高速铣削加工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06期
4 韩宏阁;;高速铣削所用刀具的研究[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年02期
5 马金河;王芊;;高速切削工艺的实践经验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年03期
6 ;EDM和高速铣联袂出击[J];现代制造;2008年08期
7 孙全平,廖文和;自识别加工残区的高速铣削刀轨生成算法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付敏,郑敏利,杨志韬;球头铣刀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胡家国;高速铣削铝合金表面微观形貌分形机理研究[J];工具技术;2005年03期
10 查文炜,刘必荣;淬火钢的高速铣削试验和机理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1 卢守中;;矩形花键轴的高速铣削探索[J];机械;1982年03期
12 林永豪;;高速铣削花键轴的经验[J];机械工人.冷加工;1956年01期
13 张华;;高速铣与EDM的完美契合点[J];现代制造;2008年08期
14 神余道夫;周桂春;;高速铣削式切管机[J];重型机械;1980年02期
15 罗冬梅;锻模的高速铣削[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7年04期
16 刘战强,万熠,艾兴;高速铣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3期
17 刘战强,万熠,艾兴;高速铣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12期
18 孙全平,廖文和,盛亮;复杂多曲面高速铣3轴精加工刀轨优化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3期
19 王华侨;模具高速铣削加工技术及其数控编程实例应用[J];模具制造;2005年03期
20 晓林;高速铣削代替EDM加工硬金属[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希娟;;高速铣削机器人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汽车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军民;;3Cr2Mo模具钢高速铣削力数学模型的研究[A];首届珠中江科协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高会文;万宝文;;高速铣工艺在薄板零件加工中的应用[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张帅;徐九华;葛英飞;傅玉灿;边卫亮;;SiC_p/Al复合材料高速铣削耐用度及工艺优化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杨斌;徐九华;傅玉灿;耿国盛;苏林林;;钴基高温合金的高速铣削试验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秦哲;王成勇;周莉;胡映宁;林一松;;模具制造中的高速铣削技术[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7 雷宇;王顺江;卜堃;范有光;;高速主轴中刀具的夹紧[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杨斌;徐九华;傅玉灿;耿国胜;苏林林;;高速铣削钴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研究[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9 吴欣;张柳;徐锋;;钛合金零件高速铣削刀具磨损的试验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肖军民;;一种薄壁盘类高精度零件的创新数控加工工艺[A];2008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新兴铸管杯》工艺论坛征文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瑞;薄壁零件高速铣削过程中非线性振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鹏;超硬刀具高速铣削钛合金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汪振华;防锈铝合金弱刚度复杂构件高速铣削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忠松;自由曲面高速铣削工艺规划与自主决策技术[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丽娟;钛合金Ti-6A1-4V修正本构模型在高速铣削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安海;基于钛合金高速铣削刀具失效演变的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设计与制造[D];山东大学;2013年
7 刘刚;纸基蜂窝芯零件高速铣削加工固持系统[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英;模具高速铣削刀具轨迹规划与工艺参数优选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汤爱民;一种基于切削稳定性的新型高速立铣刀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姜彬;高速面铣刀切削稳定性及其结构化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龙;钛合金高速铣削过程建模[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徐熙庆;高速铣削稳定性预测及软件开发[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乐;发动机缸盖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高生祥;基于高速铣削的ABS铝合金液压阀体加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聂兵;蜂窝材料高速铣削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邹连龙;针对发动机缸体的高速铣削有限元仿真与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罗汉兵;钛合金高速铣削刀具失效及加工表面质量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陆洁;球头铣刀高速铣削淬硬钢切削力建模与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园伟;Inconel 718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黄文斌;超高强度钢30Cr3SiNiMoVA高速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献礼;PCBN刀具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现状与思考[N];机电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徐俊霞;GF阿奇夏米尔 No.1公司在中国多元市场的新策略[N];机电商报;2008年
3 金陵;哈理工高效刀具系列研发获进展[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胡晓群 刘艳 李冬梅;数字化技术与设备推动加工技术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兰海侠;电加工机床前景看好 国内电加工行业呼唤产业升级[N];机电商报;2008年
6 通讯员 沈峰;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路演[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莫言;透视日本石材机械工具业[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臧亚伟;山特维克可乐满CoroPak07.2秋季新品发布[N];机电商报;2007年
9 炳桢;加快刀具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N];中国工业报;2003年
10 孟朝红 程文;创新:塑机业超越先进的突破口[N];中国化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