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连拱隧道复合衬砌承载能力分析及优化设计

宁培淋  
【摘要】: 针对不同围岩、不同埋深、不同跨度、不同施工方法、不同连拱隧道类型复合衬砌参数选取的差异,本文在国内外连拱隧道复合衬砌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连拱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为背景,并以解决连拱隧道施工过程复合衬砌参数优化为出发点,对Ⅲ、Ⅳ、Ⅴ类三种围岩的深埋、浅埋连拱隧道(共记6种工况)进行承载能力分析和数值模拟;应用结构承载能力法和ANSYS有限元法,对各种典型连拱隧道模型下的连拱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改变复合衬砌各构件参数条件对连拱隧道的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连拱隧道复合衬砌结构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6种典型连拱隧道模型。基于连拱隧道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深埋、浅埋连拱隧道荷载模型。 然后,由结构承载能力法可得出各种不同埋深、不同围岩下系统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和二次衬砌的结构承载能力曲线,进而分析各个复合衬砌构件受力状态和变化规律,并具体计算出6种典型隧道模型复合衬砌承载能力,针对复合衬砌参数进行了调整。 随后采用ANSYS软件,模拟了不同支护参数条件下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场、位移场,给出了喷射混凝土层不同厚度下的应力变化取值和钢拱架采用不同钢型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取值,并据此对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参数提出修正意见。 最后结合ANSYS对连拱隧道二次衬砌结构的受力场分析结果,提取最不利截面的M、N、Q值,建立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罚函数法(SUMT)进行求解的优化模型,进而对二次衬砌的厚度进行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学良;杨成斌;潘星;;铜汤高速连拱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与内力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7年01期
2 雷序周;卜放明;陈秋南;;浅埋偏压的水冲隧道施工监理[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3 宁鹏;康辰;;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方案比选[J];山西建筑;2007年24期
4 谢笛;;连拱隧道加宽设计与施工方案[J];公路与汽运;2009年05期
5 夏雷;;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J];四川建筑;2006年05期
6 卢耀宗,杨文武;莲花山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7 叶建虎;;洋坊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J];公路隧道;2005年04期
8 袁丰田;;软弱围岩富水地段连拱隧道关键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6年03期
9 林说平;;偏压连拱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9期
10 李德宏;金文星;;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6期
11 杨甲雄;;二铺塘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J];隧道建设;2005年06期
12 蒋树屏;刘元雪;赵尚毅;聂承凯;帖智武;赵虎生;黄仰收;;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1期
13 赵丹;彭立敏;朱向前;;连拱隧道中墙选用探讨[J];采矿技术;2006年02期
14 赵剑;;大断面连拱隧道施工要点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6期
15 熊建军;易震宇;胡海波;;殿会坪连拱隧道半隧半路段结构分析研究[J];公路工程;2008年06期
16 钱文斐;王勇;刘洪洲;王廷伯;陈佳;;对浅埋偏压条件下大拱连拱隧道合理开挖工序的探讨[J];公路;2007年05期
17 郑炜;丁祖德;张庆彬;;大跨连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监控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8年04期
18 杨敦才;;中导洞-核心土(先拱后墙)工艺施工方法[J];四川水力发电;2008年04期
19 王春梅;;浅析连拱隧道设计[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4年03期
20 林刚,何川;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模型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年;李志业;胡学林;;不同初期支护对提高围岩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明年;何川;关宝树;;格栅拱和长锚杆支护效果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3 陈秋南;张永兴;;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及其修建关键技术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丁文其;赵辉雄;贾明辉;谢东武;;偏压连拱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优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形;丁文其;刘学增;谢东武;;地下洞室围岩压力分配比例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亚琼;张少兵;谢永利;赖金星;;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非对称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缪圆冰;唐颖;;特大跨度连拱隧道仰拱设置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佘健;何川;林刚;;连拱隧道二次衬砌在软弱围岩中的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静;吴波;;地铁渡线群洞隧道快速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海波;阳军生;杨峰;;地形偏斜条件下连拱隧道“半明半暗”及“半路半隧”结构型式的比选[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梦军;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与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陈贵红;连拱隧道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朱正国;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动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志厚;云南山岭公路隧道修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陈峰宾;隧道初期支护与软弱围岩作用机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肖林萍;连拱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达;长大隧道穿越断层区施工力学特征及施工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林刚;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林传年;分岔隧道围岩损伤与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培淋;连拱隧道复合衬砌承载能力分析及优化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2 罗晏斌;西汉高速公路某连拱隧道支护结构有限元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国庆;无中墙连拱隧道结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杜飞天;西凹口双连拱隧道结构及施工力学的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金生;广州市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折返线隧道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张忠;大跨度半明半暗连拱隧道施工技术与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宁鹏;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比选及结构优化[D];长安大学;2008年
8 郑光辉;公路连拱隧道与小净距隧道施工力学特征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杨铠;既有公路下连拱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杨昌贤;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承载能力与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志荣;大跨径连拱隧道成功穿越特大溶洞区[N];中国水利报;2004年
2 汪汀;多措并举提高城市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08年
3 郑伟 记者 刘颖;做足环境功夫引来众多项目[N];天津日报;2007年
4 记者 袁超群;全省高速路货车计重收费[N];西安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赛凤;黄梅城区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N];黄冈日报;2010年
6 宋爱东;河北铁通“软硬兼施”构建优质网络[N];人民邮电;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娟娟;着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N];渭南日报;2008年
8 浙江省政协 张正煜;地下空间提高城市承载能力[N];江淮时报;2010年
9 记者 赵彦明 通讯员 颜志飞 凌旭昌;宾阳特色工业着眼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牛建宏;要重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N];中国建设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