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研究
【摘要】:
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中国能源自然禀赋条件,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将处于主体地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能源需求和消费量很大。90年代,为了促进出口,对煤炭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而且两次提高了煤炭出口退税率,这大大降低了煤炭出口的成本,煤炭出口以较大幅度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开采及生产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人均煤炭可采储量少、煤炭过度开采。控制煤炭出口,建立煤炭战略储备,是关系到中国能源安全和煤炭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进入21世纪以后,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措施加强对煤炭资源的宏观调控,连续下调动力煤出口退税率,控制煤炭出口。2004年1月、5月两次调低了煤炭、焦碳出口退税比例,煤炭出口退税率降为8%,焦炭、炼焦煤停止出口退税,继而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煤炭出口退税,同时对煤炭出口实施配额管理。取消煤炭出口退税对煤炭战略储备的建立,国家能源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对中国煤炭出口退税调整进行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分析当前世界煤炭贸易和中国煤炭出口的格局;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建立和调整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出口退税进行经济分析,并且考查中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过程中煤炭出口量的变化,对煤炭出口退税进行统计学分析;第四部分,阐述导致中国取消煤炭出口退税的原因,并研究了影响取消煤炭出口退税效果的因素;第五部分讨论取消煤炭出口退政策效应;最后,对政府和煤炭生产出口企业提出在取消煤炭出口退税以后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