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按照协议规定,双方将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该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世界经济中将会出现一个拥有19亿人口、涵盖11个国家、6万亿美元GDP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大自由贸易区,这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启动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提升双方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是确保我国与东盟在国际经贸中实现双赢的重大举措,能够给我国和东盟双方带来诸多经济利益。2010年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因此,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它的建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对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双方全面发展经贸关系,密切和深化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依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方面,分析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经济效应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贸易扩大效应和投资扩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空间广泛,但从相对数额来看,中国与东盟双方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不是重要的投资伙伴。针对双方发展贸易关系和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面临的问题,中国应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东盟开展协议性分工来继续扩大双方间的贸易,通过政府完善服务职能、商会发挥桥梁作用、企业加强市场研究和增强品牌意识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